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生变

频道:头条 日期: 浏览:

观察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报告,非息收入尤其是投资收益成为拉动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规模超过314万亿元,资产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26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与30家银行的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34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上升,超20家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同比提升。特别是对于城商银行与农商银行而言,投资收益与银行业绩表现的关联十分明显。

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为何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和对营收的贡献是否可持续?

在业内专家看来,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表现亮眼与当前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的利息收入承压以及债券市场行情相关。随着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的高贡献或难以持续。当下的市场环境更加考验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商业银行要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稳定经营能力,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以进一步拓宽盈利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稳健发展能力。

投资收益实现较快增长

对于多家银行而言,今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增长,尤其是投资收益增长,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

对于多家银行而言,今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增长,尤其是投资收益增长,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实现了大额投资收益,部分同比增速超过100%,对当季非息收入和营业收入形成支撑。

例如,2025年一季度,光大银行实现投资收益72.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9亿元大幅增长。上海银行实现投资收益6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8%,投资收益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48%,与相对稳定的利息净收入共同支撑起该行一季度营业收入3.85%的增长。青岛银行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10.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7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5%左右。

“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随着整体利率水平下移,银行增加债券投资浮盈的兑现和债券交易流转,同时,也与一季度末部分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化有关。”光大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收益增长带动了其他非息收入稳定,为银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稳定作出贡献。

在业绩报告中,青岛银行表示,今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加强金融投资规模与收益监控,针对债市波动,择机进行债券止盈操作,及时锁定收益,投资及估值收益合计增加,抵销手续费收入减少的影响,带动非利息收入实现增长。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这与行业整体面临的环境有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同时,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大。因此,包括农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扩大债券投资。”他表示。国债等政府债券密集发行,为银行配置债券提供了较多机会。且政府债券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成为银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减轻净利息收入压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承压的现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和利息净收入变动情况高度相关。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银行而言,非息收入的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显然更为明显。

不得不承认的是,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承压的现状。

“去年及今年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增长较快,成为拉动营业收入的重要因素,这是在银行有效融资需求不振以及净息差承压、利息收入增长乏力背景下的特殊现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部分银行财务报告中亮眼的投资收益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压力。一季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18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出现同比下降;23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其中,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兰州银行降幅超过20%。

分析收入构成可见,利息净收入的差异和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是影响一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和利息净收入变动情况高度相关。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银行而言,非息收入的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显然更为明显。

以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行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4亿元,同比增长3.29%。但其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约14.6%至7.75亿元,其营收增长得益于投资收益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大幅增长,一季度分别增超45%和135%。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关注银行的可持续获利能力,对基于方向性选择的交易行为给予较低权重。但随着利率趋势性下行,更多的银行开始着眼于金融市场端的收入贡献。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贡献度高,较大比例是因为市场利率环境变化所致,的确减轻了净利息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王一峰表示。

但同时,王一峰提到,对上市银行来说,除关注其他非息收入变化外,市场更关注银行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的稳定性,更注重剔除交易因素影响的常态化经营的绩效,对基于交易的获利能力评价相对保守。

增长势头存不确定性

上市银行投资收益的较高增长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现象,未来难以简单复制。总体而言,上市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的同时,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优化收入结构。

投资收益对营业收入的较高贡献度,是否可持续?

2024年,债券市场牛市为上市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成为不少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回暖的重要因素。而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市场波动引发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化也成为不同银行业绩分化的原因。

例如,在上市城商银行中,受到投资业务拖累,贵阳银行和厦门银行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滑。贵阳银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交易性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截至3月末,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8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2亿元减少8.25亿元。厦门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减少2.74亿元。同时,截至3月末,该行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25亿元。

“报告期内投资类相关业务收益显著下滑是导致同期营业收入下降的关键因素。”在业绩会上,厦门银行行长吴昕颢表示,该行一季度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间资金面收紧以及资金中枢抬升,导致公司交易簿中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进而产生账面损失。该行在一季度进行了持仓调整,截至一季度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310.1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8.78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家上市银行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可以理解为金融资产处置产生的“一次性兑现收益”,其能否延续下去仍需取决于银行对下一阶段市场波动机会的把握能力。

“往后看,投资收益波动变化很大程度上由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和股票价格走势决定,其增长势头不确定性较强。”王一峰表示,若仅从银行自身看,考虑到银行存量债券投资规模较大,AC账户(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OCI账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配置盘占较大比重,为稳定投资收益提供了潜在支持。

董希淼认为,上市银行投资收益的较高增长是特定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现象,未来难以简单复制。“尽管债市长期配置逻辑未变,但波动加剧和政策约束将考验上市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他表示,总体而言,上市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提升交易能力的同时,逐步增加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其他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优化收入结构。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要稳定业绩,并不能长期依赖投资收益。面对利润下滑和业绩分化压力,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量价平衡等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

商业银行要稳定业绩,并不能长期依赖投资收益。

“金融投资业务要算好经济账,避免过于依赖资本利得。”王一峰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要统筹考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稳定经营。

“银行要稳定经营,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王一峰表示,第一,切实摒弃规模情结,更加注重业务拓展的商业可持续性,将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和EVA理念(经济增加值评价法)植根于业务实践;第二,更加重视负债成本管理,金融投资业务要算好经济账,注重负债成本压降,避免资产负债收益率倒挂;第三,进一步回归主责主业,不盲目追逐大而全,认清能力边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遏制新增风险、妥善化解存量风险,最大限度做好资产质量管理。

事实上,为稳定业绩,上市银行正在着力加强负债端管控和资产端的结构优化。例如,光大银行提升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负债端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强化存款分类管理和成本管控;杭州银行提出“一早一快”策略,加快高成本存款置换速度。从支持实体经济和“以量补价”出发,商业银行也在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科技、绿色、制造业等领域贷款投放维持快速增长。

董希淼认为,面对利润下滑和业绩分化压力,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禀赋和优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的放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挖掘新的增长点,通过量价平衡等方式提升净利息收入。此外,要致力于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通过产品、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进而持续降低负债成本。

“除了拓展净利息收入外,还应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例如,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效支撑。”董希淼表示,另外,在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研究产品与服务创新,做强做优零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