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持续增长并创下新高。
据华源证券相关研究团队测算,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合计3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8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0.19万亿元。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的升温,各家银行系理财公司也在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降低费率、上新产品,“理财夜市”也是办得风生水起。
“理财公司推出‘理财夜市’,锚定投资者对理财交易时间的需求,让投资者可以在晚上或非交易时间进行理财交易,满足了理财交易时间灵活的诉求,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理财服务。”普益标准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系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理财夜市”,丰富客户的理财体验,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推动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稳步增长。
“理财夜市”为投资者增加选择
与常见的理财产品不同,“理财夜市”中销售的理财产品,往往支持夜间申购和赎回。
第三方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在“理财夜市”发行的产品,普遍以延长购买时间为销售特点,这一特点也和“夜市”这一关键词相互呼应,满足了投资者在夜间购买理财产品的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手机银行理财产品专区后发现,在“理财夜市”销售的理财产品,往往在将申购时间延长至晚间甚至深夜的同时,对申赎规则也进行了相应优化。
普益标准发布的报告显示,“理财夜市”优化了收益计算时间,投资者的申购和赎回可以在当天完成,使得投资者能够提前一天获得额外的收益。如再遇周末或节假日,额外获取收益的天数将更多,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和产品体验。
多家开办“理财夜市”的银行系理财公司也将“夜间投”“早收益”“到账快”等“理财夜市”产品的普遍特点作为宣传重点。
以华夏理财为例,今年4月,该公司在“理财夜市”产品上新时打出了“再晚也能买”和“理财全天无休”等口号。建信理财和信银理财等公司同样有“闲钱就要闲时理”“赚钱不分‘昼夜’”等宣传语。
“‘理财夜市’以其创新的服务激发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提高理财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普益标准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
银行系理财公司密集布局“理财夜市”
从2024年开始,银行系理财公司开始密集布局“理财夜市”。进入2025年,“理财夜市”在春节前夕掀起布局小高潮后,上半年持续有银行加入。
今年1月1日,徽银理财的“理财夜市”宣布开张,并同步推出了首款夜市理财产品,主打“每日可申购”“每日可赎回”“‘7×24’小时支持赎回”。
今年3月,建信理财同样宣布推出“理财夜市”。
“建信理财推出‘理财夜市’服务,旨在打破传统理财服务的时间壁垒,以普惠为核心,精准对接夜间理财需求,让金融服务的温暖触及每一位‘夜归人’的心田。”建信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建信理财之前,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在2024年便已布局“理财夜市”。
今年初,工银理财发布了该公司“理财夜市”的年度回顾。数据显示,工银理财的“理财夜市”于2024年7月上线,截至2024年12月11日,工银理财“理财夜市”共上线6只理财产品,规模相较夜市开放前增长1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多家主要银行主动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利率降低会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理财、基金等非存款类金融产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理财夜市”是银行理财行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理财公司加入布局,“理财夜市”有望成为银行系理财公司的新“标配”。
理财公司需要规范相关服务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财夜市”为投资提供了新选择。
“之前有一次,我申请的活钱理财赎回到账晚了一些,超过了活钱理财的交易时间,损失了好几天的收益。”在北京工作的“90后”女生小张表示,后来,她偶然关注到“理财夜市”,便将“理财夜市”产品纳入了投资考量。
业内人士提示,在选择在“理财夜市”进行投资时,消费者需要多重考量。
“‘理财夜市’产品可更早获得收益,短期投资有一定优势,但这类产品在资产配置等方面与其他同类产品基本一致,若拉长投资期限,则对收益提升的作用将被弱化。”普益标准发布的报告显示,“理财夜市”产品更加适合短期投资或投资金额不高且有可能较为频繁地申购赎回的投资,能够尽早享收益且赎回到账更快,“若想要进行中长期投资或投资金额较大时,则不应过度关注是否‘理财夜市’产品,需综合考量产品收益和风险,更加关注收益水平和收益的稳定性。”报告提出。
此外,对于各家银行系理财公司来说,对“理财夜市”的布局,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
“‘理财夜市’产品表面上看只是调整了申购和赎回的确认规则,将时间节点延长,但实际上对发行机构系统稳定性支持、投资端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益标准的研究报告提出。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系理财公司需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以支持银行理财市场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