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降或将启幕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近期,合资寿险公司同方全球人寿上新三款分红险产品,新产品预定利率从目前市场2%的上限降至1.5%。与此同时,部分保险公司迅速跟进调整。例如,中英人寿停售“鑫盈家”等预定利率为2.5%的产品,复星保德信人寿暂停了多款分红型终身寿险新单业务。

按照监管部门规定,当前,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5%,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0%、万能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为1.5%。

同方全球人寿早于市场预计的窗口期率先下调预定利率,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趋势来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降是大势所趋,长期寿险产品正从“高保底”的刚性兑付逐渐向“低保底+浮动利率”的风险共担转型。

预定利率下调超前落地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降倒计时!早配置早保障,选择更多样。”近日,有保险从业者在社交平台打出“超前”营销的宣传文案。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当前,已有保险机构发布预定利率为1.5%的分红险产品。例如,同方全球人寿上新的“传世尊享”(G款)终身寿险(分红型)、“传世尊享”(F款)终身寿险(分红型)、“传世尊享”(J款)终身寿险(分红型);中意人寿推出的一生中意终身寿险(分红型)福享版、中意悠然金生两全保险(分红型)等。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了预定利率基准值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向业内下发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行业协会按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保险公司需据此动态调整产品定价。

1月10日和4月21日,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分别为2.34%和2.13%。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最快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落地。

因此,同方全球人寿在下一期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公布之前率先下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表示,同方全球人寿敢于打头阵,主要由于其外方股东背景。

6月14日,在同方全球人寿的经营报告发布会上,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分享了该公司在低利率时代下的产品开发策略。他强调,公司分红险秉承股东180年历史的“长期主义”理念,致力于兑现对客户的长期承诺。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从产品定价、资产负债管理及分红策略三方面着手,确保分红险业务的稳健发展。这番表态,也从侧面印证了同方全球人寿此次产品调整是基于对市场环境的深刻洞察和长期战略的考量。

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

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部分预定利率为2.5%的保险产品已经提前“离场”。例如,从6月13日24时起,中英人寿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中英人寿鑫盈家终身寿险(互联网)、中英人寿悦活人生年金保险、中英人寿悦活人生年金保险(互联网);自6月8日0时起,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中介渠道暂停受理复星保德信星福家龙腾版终身寿险(分红型)、复星保德信星福家2024终身寿险(分红型)以及复星保德信星盈家(火凤版)终身寿险产品的新单业务。

“借产品调整的契机,保险机构优化产品费用,递延佣金设计,在强化利率风险管控的同时加强费用管理,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保险公司已经储备了预定利率调整后的产品,但考虑到市场情况,对产品切换较为谨慎。

葛玉翔预计,在7月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预定利率研究值之前,大部分公司不会提前下架相关产品。

近两年,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经历了多轮下调。2023年7月,在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下,保险公司纷纷停售预定利率为3.5%的传统寿险、2.5%的万能险产品等;2024年6月,部分保险公司为降低利差损风险,主动将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从3.0%下调至2.75%;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要求,普通型保险(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自当年9月1日起生效;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0%,自当年10月1日起生效。

“预定利率下调将有效降低新单的资金成本,改善保险产品的盈利状况。”华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健表示,年初以来,寿险新单面临较大的成本收益倒挂压力,资金成本为2.5%,而30年国债的利率为1.8%至1.9%,即便考虑到股息的增厚贡献,现金收益也无法覆盖负债的刚性成本。如果传统险预定利率下降至2.0%,市场利率维持不变,有望改善这种成本收益的倒挂情况,进而改善实际盈利能力。

分红险成市场主力

在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一季度例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应当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推动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目前的情况,固收产品的吸引力必然会降低,全面转向分红险是迟早的事。保险业粗放式拼收益的时代将终结,从业者需要注重专业性、长期性,满足客户需求。”一家寿险公司管理人士表示。

分红险既有保底收益,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刚兑属性的追求,又有分红条款,可以与消费者形成一定程度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当前环境下,深受险企和消费者青睐。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寿保险产品共上新400余款,其中分红型近150款,占比近40%;年金保险共上新280余款,其中分红型80余款,占比超30%。

“行业都意识到,分红险将成为主流产品形态,加大产品转型力度,头部险企正探索差异化的分红策略,部分创新型年金险将分红与健康、养老场景结合。”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朱俊生预计,未来,分红险或成为“稳健型”产品线中的主力军,尤其适合“中风险偏好”人群。

最后,专家提醒,保险是长期财务规划工具,消费者切勿因“停售”或“预定利率下调”而匆忙决策。消费者应结合自身的现金流规划、家庭责任与未来支出需求,作出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