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甜樱桃采摘季火热开启,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弥漫至街头巷尾。每到周末,从成都到汶川县的自驾“川A大军”在路边排起长队,采摘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果农们在集市街头扯起嗓子,用响亮的吆喝招呼着往来人群;快递员早早备足箱子和冰袋,熟练打包,忙得不亦乐乎。
当地金融机构也围绕甜樱桃“产销游”,在精准信贷支持、便利化支付服务和高效零钞外币兑换等方面打好“组合拳”,用全链条金融服务串联起游客“甜蜜消费”新图景。
金融活水滋润:在果园里实现“樱桃自由”
“每年汶川甜樱桃上市,我们就自驾到这里,每次的体验都不同。今年到田间采摘,沉浸式感受樱桃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这种‘樱桃自由’更是特别。”游客王女士笑着分享她的体验。
“往年摘果子运到县城去卖,花费很多时间还难以卖上好价格,今年多亏了农商银行发放的35万元贷款,农场完成升级,很多游客都愿意来此观光采摘,1000多棵樱桃树在地里就能销掉大半,摘果子的压力小了,收入还涨了。”阿仑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汶川营业管理部持续推广特色水果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聚焦果农生产经营痛点,指导银行机构定制信贷方案,推广支农再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让果农轻松拿到“启动资金”。今年以来,当地金融机构为省五星级汶川甜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放贷款2.24亿元,为园区果农发放贷款9090.08万元,通过“再贷款+信用+信贷”模式为337户农户发放贷款4897.25万元。如今,果子鲜了,农场美了,前来采摘的游客体验也更好了。
集市上的“现金摊位”:零钞兑换“秒响应”
凌晨时分天才微亮,王大娘就拉着刚采摘的300斤甜樱桃奔赴特色水果批发点。然而,第一单交易就因零钱不够陷入了困境。眼看采购商要减少采购量,此时,一旁的银行现金兑换点“秒响应”,10分钟内将其2000元的整钞顺利兑换成5元、10元等小面额零钞。王大娘说:“银行零钞兑换这么方便,这下能痛痛快快做生意了。”
彼时,尔玛天街李大姐经营的羌族风味小吃也迎来了第一批吃早餐的客人。樱桃季到来后,她家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零钞消耗极快。“好在现金服务队昨天刚主动上门给我兑换了1500元的零钱。”看着收银柜里一沓沓整齐的零钞,李大姐满意地说:“应对客流高峰是稳稳当当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樱桃采摘季客流量不断增加,街边商户、果农成为小面额零钞需求最大的群体。瞄准这一刚需,银行机构前移服务阵地,在甜樱桃销售集中的街道、集市设临时现金服务点,提供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服务;组建现金服务队主动为餐饮、商超等主体提供上门服务。5月以来,汶川县各金融机构为不同人群提供零钞兑换1134笔,金额126.21万元,残损币回收146.1万元,有效打通零钞兑换“最后一公里”,让商户收款无忧、游客消费顺畅。
升级支付环境:让外籍游客难忘“中国味”
5月23日,韩国游客金先生抵达汶川,计划游览地震遗址,尝鲜大山深处的大樱桃。货币兑换成了他的首要需求,在农行汶川县支行完成外币兑换后,他连声称赞:“整个兑换过程流畅专业,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金融服务的安全和效率。”银行工作人员不仅熟练地帮他完成了货币兑换,还应其要求热情介绍汶川甜樱桃、土腊肉等特产和周边的卧龙大熊猫基地、萝卜寨等景点,为其提供交通指引和境外人员支付指南,帮助他尽快融入本地支付环境,开心赏美景、品美食。
据悉,为满足外籍人员支付需求,汶川金融机构稳步提升外卡取现、兑换、开户等涉外金融服务能力。目前,汶川县18台存取款一体机支持外卡取现并张贴有醒目指引,2家银行可办理境外人员开户,可兑换美元、英镑、日元等6种外币;汶川特别旅游区超七成POS商户支持外卡刷卡。
曾经让世界聚焦的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区,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海内外宾客,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窗口正成为传递中国形象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