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

频道:头条 日期: 浏览:

7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行业热议。

《通知》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增强投资管理能力,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优化长期考核机制有利于破解险资入市的“长钱短投”问题,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助力加大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力度。

优化考核周期 引导长期投资

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

为破解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在投资中存在的短期化倾向,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改革,引导保险长期资金入市。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相关文件,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2022年7月,财政部发布《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指标考核作出基础性规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维度聚焦当年度指标。

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优化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由“当年度指标”同步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权重也分别为30%、50%、20%。

“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一调整会让国有险企延长对投资经理的考核时间,不会再因短期投资出现波动而过度紧张,把目光放长远,去追求更稳定的长期收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表示,这将推动国有险企从过去被动维持市场稳定,变为主动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积极提升长期、价值投资能力,研究跨越经济周期的资产组合模型,更多投资于权益类资产。

中国人保表示,优化长期考核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市场布局,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制度设计提升保险资金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基于中长期视角筛选优质个股进行布局,推动保险资金不断提升深度研究水平和个股定价能力。

中国人寿认为,《通知》更加契合保险尤其是寿险的经营属性,从跨周期视角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评价体系,降低短期经营波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结果和风险水平,必将有力推动其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是推动投资行为穿透周期波动、践行耐心资本理念的关键举措,有助于保险机构淡化短期业绩考核,聚焦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更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太平表示。

对于强化长周期考核,中国再保认为,此举进一步完善了“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将有效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对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疏通入市堵点 形成资金矩阵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财产险公司的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7.56%,距离25%的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平均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入市主要面临三大堵点,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错配、偿付能力压力抑制权益投资积极性以及股票投资导致保险公司利润和净资产波动性提升等问题。

为疏通堵点,进一步释放险资投资潜力,有关部门联合打出政策“组合拳”。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3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引导保险资金加大A股投资力度。

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南方基金认为,我国“长钱长投”的资金矩阵正在加快形成。今年以来,险资长期股权投资的三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长期看,这有望发挥市场“压舱石”作用。根据《实施方案》,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保费规模超万亿元,预计将带来3000亿元以上的增量资金。此外,若保险资金增配1%的股票资产,将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进一步强化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属性。

强化资负管理 布局优质资产

《通知》在优化考核机制的同时,还从多个维度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强化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现金流等方面的匹配管理。

“这有助于改善险企‘长钱短投’问题,实现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同时,把‘长期稳健投资’的理念融入公司战略、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形成更规范、理性的内部投资和经营氛围。”王向楠说。

在投资理念上,《通知》强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应坚持稳健经营,通过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组合管理,挖掘那些收益稳健、风险可控且具有升值潜力和稳定现金流回报的优质投资标的,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向楠表示,规范投资行为将促进国有险企通过基础设施REITs、绿色债券、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投资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较高不确定性的科技创新领域,从而增强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深度与韧性。

对此,多家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也明确了各自的投资策略。中国人保表示,将坚持以资负匹配为基点、以动态平衡为手段、以绝对收益为指引、以长期稳定回报为目标,构建中国人保特色的投资管理体系,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平衡。中国人寿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期稳健投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奋力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太平表示,将持续优化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风控水平,全力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国再保表示,将逐步加大长期性、战略性的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在布局长期优质资产的同时,积极拓展投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