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6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月报显示,截至6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756家,管理基金数量140558只,管理基金规模20.26万亿元。
聚焦私募股权、创业投资(PE/VC)方面,作为市场上的耐心资本,6月末存续PE/VC产品56345只,存续规模14.36万亿元。从具体募集和投资端看,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E/VC募集规模稳定,投资市场回暖,早期阶段投资占比再增。其中,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器械领域项目融资尤为火热。
6月份私募基金数据披露
在上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情况方面,月报显示,6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办理通过的机构14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2家,数量与上月相同;PE/VC基金管理人12家,较5月仅有2家出现大幅增长。2025年6月,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90家,较5月注销63家出现进一步增加。
整体来看,6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756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7761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801家;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6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188家。除了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外,其他各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较5月均出现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除宁波)、广东省(除深圳)和江苏省,合计占比达72.19%,较5月72.20%有所下降。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从大到小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除深圳)、江苏省和浙江省(除宁波),合计占比达75.11%,高于5月份的75.06%。
私募基金产品方面,月报显示,2025年6月,私募基金新备案1540只,新增备案规模500.57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31只,新备案规模299.83亿元,新备案数量较上月增长明显,但总体备案规模却出现下降;PE/VC方面,新备案数量和规模均较5月出现提升,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47只,新备案规模92.63亿元;创业投资基金262只,新备案规模108.11亿元。
整体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40558只,存续基金规模20.26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83356只,存续规模5.56万亿元,存续数量较5月下降,存续规模增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30201只,存续规模10.95万亿元,存续数量与5月持平,但存续规模增加;创业投资基金存续26144只,存续规模3.41万亿元,存续数量减少,存续规模出现增长。
上半年PE/VC市场募投回暖
作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PE/VC上半年的募投表现也受到了关注。整体来看,上半年新成立基金数量出现回落,但募集规模保持稳定;投资市场方面,投资整体回暖,交易均值回归合理区间,其中,VC等早期投资占比再增,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器械领域项目融资尤为火热。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银行AIC基金等“压舱石”资金加速入场,国资、引导基金、险资等同步发力,为市场带来信心,PE/VC基金机构的活跃度出现上升。
募资方面,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江苏、广东新成立基金位居全国前三,新设基金数量分别为427只、310只、216只,同比来看,地区募资活跃度的层级化有所收窄。
市场投资方面,上半年投资市场明显回暖。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PE/VC市场投资数量5074起,同比上升28%,环比上升14%;市场交易规模共计5748亿元,同比上升18%,环比下降3%。虽未完全恢复至峰值水平,但已接近三年来最高点,反映出市场信心修复与资本活跃度的实质性提升。
从投资均值上来看,本期交易均值1.13亿元/笔,较此前有所降低。业内人士分析称,结合近期市场情况来看,资本出资既非盲目追高,也非过度谨慎,项目融资均值愈发趋于理性。
同时,根据投中数据,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头部机构参投主体持续减少,细分投资情况来看,19%的头部机构资金流向26%的项目,市场整体参与投资机构活跃度降低,头部机构出手维持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VC等早期投资数量和规模占比增加,资本“投早、投小”特征进一步显现。具体来看,2025上半年,PE市场、VC市场、早期投资的投资数量占比分别为21%、56%、23%。VC和早期投资占比达79%,较2024年底提升3%。
从投资方向来看,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器械领域尤为火热。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PE/VC市场热门行业主要聚集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细分赛道下,半导体仍然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领域则位于第二梯队,活跃度较为突出。
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格外火爆。随着2025年AI领域呈现技术爆发、资本聚焦、产业渗透三大特征,大模型规模化落地、硬科技“独角兽”崛起及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亮点。从投资交易来看,2025上半年人工智能融资交易市场占比达7.06%,达到近十年峰值。业内人士表示,大厂AI云加速融合与推进以及Agent技术推动自动化从“工具”向“决策者”跃迁,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处于加速从“技术突破”迈向“价值创造”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