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金融动能澎湃。
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举措》的出台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切实破解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堵点难点问题。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银行业在资金、客群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是支持科创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也是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
如何让更多来自银行系的耐心资本为科创领域注入活水,助力科创企业跨越初创周期,实现茁壮成长?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扩容,又将为银行参与股权投资带来哪些新的发展契机?今年以来,一系列金融新政的陆续落地,为科创企业“解近渴”“纾远忧”带来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信贷加力“解近渴”
当前,我国银行业支持科创企业的模式主要包括信贷支持、股权直投、投贷联动三种方式,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之下,信贷支持一直是银行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下,近年来,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从银行业一季报对公贷款投放情况看,银行业正积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资源支持,特别是对科创企业的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3.5万亿元;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增速高达34.7%;中国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5702亿元,增速为29.82%;建设银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4%。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举措》再次强调了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少抵押、轻资产、高风险”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来说,银行传统的信贷投放只能“解近渴”,不能“纾远忧”。
在华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沈娟看来,银行信贷依赖抵押担保的特性与轻资产的科创企业匹配度较低,不易支持初创期企业。
面对金融供给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引导和培育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当前银行机构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投贷联动“纾远忧”
去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多次表示,将引导和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各家银行机构闻声而动、积极响应,持续完善股权服务,精准支持不同阶段企业的股权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信贷投放”与“股权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投贷联动通过投资收益来抵补信贷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贷款收益与风险难以匹配的问题,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商业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在科技金融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投’‘贷’两者结合,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记者表示。
自2016年银行业首批“投贷联动”试点以来,银行业耐心资本加速入局,满足了不同科创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在苏州,工行苏州分行成立了科技金融生态联盟,与科研院所、政府机构、金融资本、产业园区等协同合作,打通跨行业资源,推动金融生态融合创新。截至今年4月末,工商银行通过集团内子公司已为超23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投资余额超550亿元;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服务创投机构近500家。
兴业银行将投资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围绕“商行+投行”战略2.0版,持续强化投承、投贷、投私、投研“四大协同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宽频的“商行+投行”综合金融服务。截至去年末,集团内联动投资规模达2079.85亿元。
“投贷联动模式结合债权和股权融资,通过投资子公司或外部机构参与股权投资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在沈娟看来,由于投贷联动的操作结构较为复杂,银行还需要平衡信贷审慎与投资风险的双重要求。
科创领域将迎来更多耐心资本
在扩大创投“朋友圈”之余,内部投贷联动也成为银行机构发力的重要方向。
《政策举措》提出,要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投贷联动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模式,目前银行业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外部投贷联动方面。”董希淼表示,设立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活动,并在机构内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专司与科技型股权投资相结合的信贷投放,是未来银行投贷联动发展的重要方向。
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以来,科创金融支持政策频出,AIC投资规模、设立条件等限制不断放宽,银行系AIC将成为资本市场中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
以工商银行为例,一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工商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基金签约规模已超1500亿元,启动成立80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银行系AIC也在近日迎来了扩容。5月7日,兴业银行获批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成为继5家国有大型银行之后,首家获批此类牌照的股份制银行。随后,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迅速跟进,拟分别出资150亿元和100亿元设立AIC。
“相较市场化PE/VC,金融AIC从事股权投资仍处初期,但资本实力雄厚、具备‘耐心资本’特质。”在沈娟看来,AIC资金来源更为广泛,除有初始资本金和母行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外,可以发行金融债券或通过银行间市场、同业负债等方式融入资金,还可以发行私募资管计划进行表外融资,低成本资金来源更为稳定。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和支持经营管理规范、创新活力较强、科技型企业客户较多的其他中小银行设立投资子公司来开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提供债券和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