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朝令夕改拉升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俄乌冲突虽现和平曙光却依旧悬而未决的背景之下,本周国际金融市场可能不得不再度接受来自于美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考验。上周五(5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宣布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同时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由于这次评级下调是在上周五市场收盘后宣布的,市场分析师警告称,此举可能引发本周美股和美国国债的短期抛售。截至周日晚间,道琼斯指数期货下跌超过250点,跌幅0.6%;标普500指数期货也下跌0.6%;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0.7%;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DXY)下跌0.4%,该指数衡量的是美元对欧元等主要竞争货币的价值。本周一,受到该消息拖累,截至北京时间中午12时,亚洲大多数股市下跌。
穆迪表示,下调美国政府信用评级的理由是该国存在巨额财政赤字且利息成本不断上升。失控的预算赤字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借款将加速膨胀,从而长期推高利率。该公司在3月的一份报告中称,即使在分析师设想的最佳情况下,美国财政疲软的状况仍将持续。穆迪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历届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均未能就相关措施达成一致,以扭转年度巨额财政赤字和利息成本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认为,目前正在审议的财政提案不会带来强制性支出和赤字的实质性削减。”穆迪还在报告中强调,过去10余年,美国债务和利息支付比率大幅上升,已经远高于同等评级的其他国家。在当前法案的前景下,预计美国财政仍将进一步恶化,其经济和金融的优势不足以抵消财政指标的恶化。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美国同时失去3家主要评级机构的AAA级信用评级。此前的两次分别为:2011年8月5日,标普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当时欧债危机加深,全球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加剧。美国中期选举后国会分裂,财政议题分歧加大,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不确定性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债在当年5月16日触及上限,两党谈判进展缓慢,一直到8月2日实质违约前才达成一致,引发市场对美国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忧。
2023年8月1日,惠誉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大致背景是新冠疫情后美国加大财政刺激,赤字不断扩张,政府债务膨胀。随着利率上行,债务付息成本压力激增。与此同时,美国在2023年初再度触及债务上限,至6月初解决,美国财政长期可持续性的担忧加剧。
周五消息公布后,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接近4.5%。但与此同时,信用评级的下调很大程度上给予金价支撑。短期金价触底回升,在3200美元有较强的支撑。
在4月2日特朗普新关税计划出炉之后,标普500指数一度跌至熊市边缘;但随后受益于各类利好因素,股市大幅反弹并抹去了之前的巨大跌幅。标普500指数更是在上周大涨5.3%,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有分析师表示,短期而言,美国评级遭遇调降将导致美股震荡风险提升,甚至不排除出现美股再度下跌的场景。以史为鉴,2021年美国评级遭遇调降之时,标普500指数在随后一天跌超7%,此后维持震荡态势;在2023年美国评级再度遭遇调降之后,美债收益率短线拉升,美股全线下跌,且此后一个月,美债美股延续跌势。
长期而言,美国评级遭遇调降对美股冲击影响相对有限,毕竟美股自我修复能力较强,但美债长期信誉却会因此遭遇进一步侵蚀。事实上,美国财政不可持续性早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毒瘤”之一。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如果财政赤字问题得不到解决,则长远对美国信用很不利。穆迪认为,如果特朗普关税改革永久化,未来10年将为美国带来4万亿美元的进一步结构性赤字。
有经济学家表示,美国评级下调涉及的问题虽然是中长期居多,短期市场不会过度定价,但每一次类似的事件发酵,总会消耗市场对美债的信心,不排除量变最终引发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