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5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将“炮口”对准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他通过自创社群平台发文,点名批评鲍威尔行动迟缓,可能影响经济表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联储应该越快降息越好。”特朗普表示,这位以行动迟缓闻名的“太迟的鲍威尔”,很可能又会把事情搞砸——但谁知道呢?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公开表达对鲍威尔的不满。4月下旬,特朗普曾猛烈抨击鲍威尔,一再抱怨美联储降息的速度不够快,甚至称鲍威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并敦促立即降息。此举引发了市场对其可能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随即美股、美债、美元一齐下跌,出现股汇债“三杀”,黄金和具有避险性质的瑞郎等货币加速上涨,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但4月22日特朗普受访时却表示,他无意在任期届满前撤换鲍威尔,只希望对方在降息问题上更积极。
近一段时间以来,特朗普已经密集催促鲍威尔尽快降息。4月21日,特朗普表示:“在当前价格趋势大幅下降、几乎没有通胀的情况下,如果‘太迟的鲍威尔’还不立即降息,经济可能会受到冲击。”他强调,美联储应主动顺应趋势,而非被动等待。5月2日,特朗普再度发文称美国经济正处于过渡阶段,并认为降息是推动下一阶段成长的关键。“我们正处于过渡阶段,才刚刚开始!”5月13日,数据显示4月年通胀率降至2.3%后,特朗普再次点名批评鲍威尔动作迟缓。
鲍威尔的本次任期将于2026年5月15日届满。鲍威尔由特朗普于2017年提名出任美联储主席,后获前总统拜登提名连任4年。鲍威尔曾表示不会应要求辞职,并且强调除非存在渎职行为,否则他不能被撤职。但在特朗普已将降息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主张之一,强调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动能和金融市场稳定的背景之下,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位子”显然并不好坐。
但鲍威尔仍旧未妥协降息。在5月7日的议息例会中,美联储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至4.50%之间,这已是自2024年12月以来连续第3次按兵不动。上周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了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同比增长2.3%,连续3个月低于预期,为自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对美联储而言,通胀进入下行通道无疑是降息的有利时机。但鲍威尔对于降息仍旧谨慎。值得关注的是,上周鲍威尔就货币政策评估发表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联储面对不确定性会采取“相机决策”。鲍威尔表示,导致长端利率高企的主要原因是实际利率走高,而通胀预期的走势仍然较为稳定。通胀预期的稳定似乎也意味着美联储采取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
大部分市场人士预计,下一次美联储降息时点将从7月延后至9月。目前来看,美国通胀数据的缓解并没有带给美联储更多的降息信心。其背后的原因有两点。首先,4月CPI报告反映更多的是关税前的通胀趋势,关税调整后如无再度波动,美联储有望于年内完成“控制通胀”任务。然而,由于关税冲击的存在,4月通胀数据可能已经触及年内最低点,甚至不排除贸易谈判进展不顺利,从而带来更大的通胀危机。其次,短期来看,随着中美关税税率大幅下调,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也随之下降,美联储完全有充裕空间观察通胀进展,从而进一步降低通胀反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