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借贷便利延续加量续作 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5月22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

“本月有125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5月份央行MLF净投放达3750亿元,为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作,也是连续第二个月大额加量续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3个月以来,央行连续通过超额续作MLF,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3月25日,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4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叠加降准等措施,持续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应对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这也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体现。”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王青也持相似观点。“考虑到央行刚刚在本月实施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此时MLF加量续作呵护实体经济之意明显。”王青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与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相关。

4月份以来,外部环境波动加剧,国内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其中,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全面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5月份降准后,MLF继续大额加量续作,王青认为,这表明数量型政策工具在持续发力,这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的同时,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增加实体经济信贷融资的可获得性。当前,MLF政策利率属性已逐步淡出。随着去年7月份起MLF操作时间统一延后至LPR报价之后,实现了LPR与MLF利率的“解绑”,加之MLF操作采用利率招标、并于去年10月份启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并且从每月MLF公告中可以看出,参与机构投标利率有高有低,区间宽度逐步扩大,锻炼了机构定价能力。

随着当前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MLF政策利率属性淡出后,MLF的工具定位也更为清晰,即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中期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以及临时隔夜正、逆回购。

在王青看来,下一步,还要观察买断式逆回购的情况。需要结合月末央行公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判断5月整体中期流动性投放情况。未来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调控力度和节奏更加科学灵活,更好兼顾多重目标。

董希淼分析认为,近期,为保持流动性充裕,央行短期流动性投放几乎每天开展操作,且操作规模较大。而通过降准以及MLF操作,可以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优化市场流动性的期限结构,从而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