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探索精准支持科创新路径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举措》)。

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实施,从政策引导到制度保障,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银行业支持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5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推动科技与金融“精准匹配”

一组数据直观反映出目前银行业支持科技创新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据介绍,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3年增速超过20%;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增速远超贷款平均增速;银行与企业签订的设备更新贷款规模达到1.2万亿元。

“当前,银行业正在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快速、全面的金融支持,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同时也要看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不少难点堵点。

“银行对新兴产业的理解有限,专业服务和创新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难以精准匹配科技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资金需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来看,科技企业获得货币信贷支持难,核心在于抵押担保难、风险评估难、产品适配难和服务链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银企多方协同破解。

多数受访专家均认为,目前,科技金融的落地难点在于“精准”二字不易实现。

“如何精准对接和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这是银行机构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支持,要与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相匹配、与企业现金流期限相匹配;二是对普惠小微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对资金成本的接受度;三是对专精特新制造业的支持,要精准识别企业融资需求,创新信用增信方式。

发挥专项机制的保障作用

朱鹤新在提到“要进一步提高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时强调,这一方面体现在贷款投放规模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再贷款要继续发力;另一方面,在服务上要继续发力,银行要深化科技信贷服务的能力建设。

《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专家认为,专项机制的建立是深化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专项机制的设立对于保障科技创新信贷支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度化安排,明确科技创新信贷的业务标准、风险管控和激励约束,有助于提升银行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识别服务能力,破解‘看不懂、评不了、贷不出’的痛点。”曾刚表示。

例如,《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制定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建立科技型企业推荐机制,便利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提供支持。专家认为,通过制定清晰的科技企业认定标准与名单推送机制,能够帮助银行精准锁定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再如,《若干政策举措》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探索较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贷款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专家认为,将科技金融业务纳入考核体系,将激励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体来看,这些措施有助于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形成从企业识别、风险评估到信贷管理全流程的专业化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更精准的金融保障。”曾刚表示。

理顺银行内部贷款开展机制

目前,从银行内部来看,对科技创新的贷款开展仍有堵点需要打通。

“一些银行的内部激励机制尚不健全。银行对支持创新的业务团队缺乏差异化激励,过度追求零不良率,使基层客户经理不敢‘放贷创新’,制约了银行的服务创新能力。”曾刚表示。

《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按照风险可控、合规透明、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等,支持科技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机构类型、大小各有不同,支持科技创新无疑需要立足于自身条件和能力。受访专家认为,不同类型机构需要协同起来,形成合力。

政策性银行应发挥逆周期调节和引导作用,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推动科技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原始创新,完善“政策+市场”协同联动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大型商业银行则应发挥网络覆盖和资源优势,完善专属信贷产品和服务方案,主动对接重点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健全风险缓释与投贷联动机制,用好科技金融子公司和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批量化、专业化支持能力。中小银行可以灵活调整业务重心,深耕区域产业链和细分科技赛道,创新“信用+股权+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与政府平台的合作,共享信息升维风控,打造本地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