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老文明焕发耀眼光芒

频道:经验 日期: 浏览:

让古老文明焕发耀眼光芒

走进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浓郁的青铜遗风、厚重的周秦之韵扑面而来。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地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金融时报》记者在青铜器博物院正巧遇到200多名来自陕西渭南的青少年研学团,他们告诉记者,今天最期待的就是能亲眼看到历史书封面上的何尊和上面刻着的“中国”二字。何以中国?这份藏着来自三千多年前答案的青铜器,不仅吸引了研学团的少年们,还有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文旅融合成为大众旅游的核心诉求。2024年,宝鸡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9%和48.85%。

宝鸡的火热是陕西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陕西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当地金融系统则打破传统信贷思维,全方位增强优质金融供给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造万亿元级文旅产业集群

4.9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774万余件可移动文物,兵马俑、华清宫、延安宝塔、秦岭、华山……说起陕西的旅游资源,当地人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叫“二老”赏饭,一位是老天爷,另一位是老祖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陕西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也赋予陕西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千年历史故事的时代使命。

早在1985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经过40年的探索发展与积累,逐渐实现了旅游产业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一系列高品质、高等级旅游产品,发展出一大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旅游企业。据统计,陕西全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598家,高A级旅游景区187家,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31.27%;全省4000多家文旅企业,有11家入围全国文旅企业500强。

“十四五”期间,以陕西旅游集团为首的众多陕西文旅企业不满足于对景区资源的单纯依赖,通过主动挖掘遗址遗迹、建筑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夯实产业价值基础,并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手法演绎厚重的千年文明,拓展产业边界,获得更大的“乘数效应”。202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明确将文化旅游打造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并提出重点打造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艺、文化创意等8条文旅重点产业链。

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作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货币产业财政协同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文旅链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并联合设立“文旅贷”风险补偿资金,对“白名单”企业相关贷款出险部分给予20%至50%的风险补偿,激励银行机构对贷款投放的信心。

采访中,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彤表示:“金融支持文旅产业不只是简单的资金供给问题,还要通过政策设计、文化注入、产品创新和生态构建,去破解融资瓶颈、激活消费市场、加速产业升级、增强风险韧性,最终实现文旅经济与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打破梗阻畅通金融活水

老式的延安街道与青砖窑洞交织出浓郁的陕北风情,每当《延安十三年》的号角响起,就恍如置身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岗告诉记者:“整个景区是依据20世纪40年代老延安城风貌打造的,项目建设投入大、压力也大,好在前不久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成功授信20年期10亿元贷款。”

“针对文旅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做了很大的改变。”面对记者对额度和期限的疑惑,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李征堃解释道。文旅产业是典型的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企业只有不断投入,建设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项目,才能在行业立足,其中巨大的金融需求不言而喻。然而其轻资产、缺少抵押物、阶段性现金流紧张等特点,却也导致传统信贷模式无法施展拳脚。

改变势在必行,李征堃告诉记者,考虑到文旅企业回报周期长,他们允许抵押征信项目和贷款实际使用项目分离,即企业可以将成熟且有收益的项目抵押贷款用于建设新培育的项目;另外,银行通过第二顺位质押、设置约定期限等形式发放贷款,帮助企业整合置换前期成本相对较高或期限较短的零散抵质押融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获贷也正是得益于此。

不仅是邮储银行,记者了解到,陕西省首个向文旅企业提供大金额、长期限信贷产品的是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他们针对具有门票收费权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及景区内观光客运、索道等基础设施,通过应用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贷款,满足景区债务结构优化、提质扩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陕西分行也都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融资融智优势,为文化旅游项目提供长期低利率资金支持。这一系列做法都是从文旅企业本身出发,由银行自身调整改变,以实现产品跟客户需求的搭配和契合。

多元服务实现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各类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也对金融服务提出更加多元化的要求。

从分类来看,重点景区、优质文旅企业需要长期稳定大额的资金支持;初创型、科技型文创企业轻资产运营,更需要信用贷款或股权融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很看重资金到账时间、贷款方便程度。为此,西安银行主动设立全省首家“文创金融”特色支行,形成《陕西文化产业客群经营方案》,并针对陕西影视制作、景区开发、景区商业三大优势细分行业,开发影艺贷、文景贷、景商贷三款文创金融特色产品;交通银行建立文旅业务服务团队,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并运用产业链融资产品支持文创和设计等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老字号助力贷”等业务;秦农银行推出“民宿贷”,支持民宿行业提升改造和经营发展。

除了提供信贷支持以外,金融与文旅产业的合作还有多种。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从资金结算、智慧景区建设、主题银行卡发放、外币兑换、开展促消费活动等多方面入手,以多元化金融服务支持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陈仓老街是宝鸡市城区最具规模、最热门的吃、住、游、娱综合体,老街采用“0租金+盈利分成”模式,按传统手工、非遗美食、快捷餐饮等不同类型设定分成比例。工商银行宝鸡分行发挥工商银行科技优势,通过“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为街区的运营提供了一整套涵盖“收、支、投、融、筹”功能的聚合供应链系统,方便商户快捷地享受全方位金融服务,进一步助力商圈生态建设。

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大力推动下,全省在西安市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站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兵马俑景区等5个5A级景区及一个地标性景区全部设立支付服务中心及支付便利示范区,并确定商户1.3万户,全面提升境内外银行卡受理能力。

推动文旅金融双向奔赴

今年“五一”假期,陕西旅游热度非凡,从景区到演艺全面爆发,人气与收入实现双丰收。全省51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74.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08%;旅游经营收入38204.47万元,同比增长10.98%;演艺市场呈爆发式增长,经营性演出场次达2445场,同比激增155.48%,其中,《长恨歌》《赳赳大秦》等六大旅游演艺项目累计演出229场,观众55.7万人次,实现收入5923.42万元。

面对亮眼的数据,陕旅集团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部部长田菁充满自豪,尤其是谈及《长恨歌》的长红时,田菁说:“从最初无人问津到全年无休、场场爆满,本质是游客需求的改变以及对文化IP的持续打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需求从物质满足向精神追求进化,他们不满足于“来过”,更注重深层次文化感受和体验。因此,文旅企业在客户培育期一定要持续深耕内容和开展技术创新,否则流量只会昙花一现。

对此,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公司金融服务部副总经理靳向荣也坦言,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文物的权属保护性,为项目现金流测算、成本取值、价值评估都带来了挑战。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文旅产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态场景开展技术、产品、模式和机制创新。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刘崴也建议,金融作为文旅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一环,在资源配置、创新推动、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旅企业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陕西省文旅产业链企业贷款余额3218.91亿元,累计支持文旅企业1364家。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在推动陕西文旅产业向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金融系统与文旅产业的双向奔赴。多家银行表示,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银行自身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使信贷供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有效资金需求相适配。这份共识,也必将持续为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动力。

让古老文明焕发耀眼光芒

图为金延安旅游景区。

让古老文明焕发耀眼光芒

图为陕西宝鸡陈仓老街。本报记者 谢文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