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贸易谈判未获进展 日央行保持政策谨慎

频道:头条 日期: 浏览:

距离美国对日本汽车25%关税暂停期结束近在咫尺,美日贸易谈判却未见达成协议的迹象。当地时间6月16日,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首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关税政策举行会谈。然而,双方仅会谈30分钟,且未能达成一揽子共识。这已经是日美之间的第6轮谈判,此前的5轮也均以失败告终。

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给日本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令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更为艰难。

上周,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该行还表示,将放慢缩减购买国债的速度,因为贸易不确定性可能给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带来压力。日本央行前委员政井贵子警告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在2026年集中显现,届时日本经济将直面‘出口崩塌—消费萎缩—通胀回落’的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对加息的态度越发谨慎,同时表示,将从下一财年开始放慢缩减购买国债步伐。该计划表明,日本央行自2024年夏季开始缩减国债购买规模,目前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左右。此次会议决定从2026财年也就是明年4月起放缓缩减速度,调整为每季度减少2000亿日元左右。

事实上,美日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已为日本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自4月以来,日本与美国已经进行了6轮部长级关税谈判,被寄予厚望的加拿大G7峰会上的日美领导人会晤也未取得进展。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于6月14日坦言,双方“探索过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与此同时,特朗普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的表态,令市场对日本出口前景忧心忡忡。

最新公布的5月通货膨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上述担忧。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关税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冲击显著。

6月20日,日本公布的5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暴露了日本经济的现实:剔除波动较大的生鲜食品的核心通胀率创下两年来新高,达到3.7%,不仅超出了市场预期的3.6%,也远高于日本央行2%的目标。

最受日本央行关注的剔除生鲜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样表现强劲,5月同比上涨3.3%,高于4月的3.0%,创下2024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这一指标更能反映需求驱动的物价走势。服务业通胀率也从4月的1.3%小幅上升至5月的1.4%,表明企业正逐渐将劳动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一步推高了物价。推高通胀的诸多因素中,食品价格占主因。其中,主食大米价格同比暴涨101.7%,环比上涨3.4%,给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带来了显著压力。这一数据再度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央行加息政策的热烈讨论。

从出口方面看,尽管3月日本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3.1%,但受美国汽车、钢铝关税政策影响,5月日本对美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1.1%,再现巨额贸易逆差。

报告显示,日本5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7%,其中,汽车、钢铁和矿物燃料出口额分别同比下降6.9%、20.6%和50.7%;受益于能源价格下降,当月进口额同比下降7.7%至8.773万亿日元,其中,原油和煤炭进口额分别同比下降18.9%和40.3%;5月日本贸易逆差扩大至6376亿日元。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当月日本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大降11.1%至1.514万亿日元,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汽车、汽车部件的出口降幅分别达24.7%和19%。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据日媒报道,为了对冲关税政策影响,下一步日本汽车制造商有可能被迫降价,或优先出口低价车型。

鉴于日美关税谈判尚未达成共识,日本央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抉择。一方面,国内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为日本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风险。从最新的利率决定可见,日本央行目前正采取观望态度,并密切关注美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谈判进展。然而,通胀数据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表明加息的条件在2025年可能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