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随着季节性禁牧期结束,中国首个游牧类农业文化遗产地阿鲁科尔沁旗迎来夏季转场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当地牧民沿袭“逐水草而居”的古老智慧,开启轮牧迁徙之旅。
“以前转场,取钱得跑几十公里。现在草原上就有服务站,几分钟就能取到钱,太方便了。”阿鲁科尔沁旗牧民巴雅尔在塔林花夏营地的移动支付服务站取完现金后,不禁感慨道。这背后是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秉持“支付为民”理念,为游牧转场保驾护航开展的服务创新。
“转场路上最怕有急用钱的时候。”牧民朝鲁一边整理马鞍,一边告诉记者,“我去年夏天在转场过程中走到苏金河边时,就发生身上带的现金不够给生病的牛买药的情况。”为精准破解牧民转场支付难题,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联合当地农牧局、金融办等部门组建了游牧转场支付服务专班。专班历时15天,驱车600余公里,沿着哈尔河、苏金河、达拉尔河三条主要转场路线,深入乌兰哈达、塔林花等6处营地,走访调研了52户牧民家庭,召开3场座谈会。经调研发现,中老年牧民因移动支付使用不熟练,“现金需求大、途中取现难”成为牧民转场过程中的主要支付痛点。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优化支付服务布局,实现转场全过程覆盖。当地金融部门在关键转场路线设立8个标准化移动支付服务站,每个站点配备2名蒙汉双语服务专员,提供取现、转账、贷款咨询及申请等“一站式”服务;创新采用“流动+固定”的服务模式,投入4辆移动金融服务车开展巡回保障,在塔林花夏营地设立24小时智慧服务区,并配备支持外卡支付的POS终端,以满足外籍游客支付需求。同时,针对草原天气多变、转场途中突发状况多的问题,赤峰金融部门制定了多场景的支付应急预案。截至目前,服务站已累计办理小额取现业务1300余笔,金额达30余万元,发放转场专项贷款18笔,服务覆盖率达100%,有效化解了牧民转场过程中的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不是听了金融微课堂,我差点就被骗子把辛苦钱骗走了。”牧民吉日嘎拉道出了金融安全服务对牧民的重要性。在阿鲁科尔沁旗夏季转场中,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通过多举措筑牢资金安全防线,与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牧民预警可疑交易。同时开展“转场金融微课堂”5次,运用蒙汉双语教学普及移动支付知识与反诈要点,精心制作的《牧民防诈指南》视频播放量突破9000次,成功拦截2起电信诈骗,挽回牧民资金损失6.5万元,切实守护住了牧民“钱袋子”,让牧民转场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