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原之舟”生“金”

频道:经验 日期: 浏览:

甘南辖内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的“牦牛产业贷”以活畜抵押破解融资难题,激活牦牛全产业链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该联社不是简单放贷,而是助力构建产业生态。截至目前,夏河县农信联社共计投放牦牛类贷款3679笔、3.1亿元,“活畜抵押贷”10笔、495万元。

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甘南草原,一群佩戴电子耳标的牦牛正驮着牧民的致富希望奔向现代畜牧业。甘南辖内夏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新推出的“牦牛产业贷”以活畜抵押破解融资难题,激活牦牛全产业链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我们不是简单放贷,而是助力构建产业生态。”夏河县农信联社主要负责人柳彦飞向《金融时报》记者阐述了他们的服务理念。截至目前,夏河县农信联社共计投放牦牛类贷款3679笔、3.1亿元,“活畜抵押贷”10笔、495万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已培育2家龙头企业、20多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亿元级牦牛产业集群。其中,合作社托管模式更惠及百余户贫困户实现户均20万元的跨越式增收,信用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谱写了金融支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破局:高原牧区的金融创新

在甘南,牦牛是“高原之舟”、致富“金牛”。夏河县联社长期以来坚持服务“三农”初心不动摇,坚守“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聚焦主责主业,将牦牛产业作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创新,畅通了“线上助农户+线下助企业”扶持牦牛产业发展壮大的两条渠道。

这几年,夏河县农信联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甘南州“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银行作用,充分发挥县域高原畜牧养殖业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充分调研、梳理流程、制定办法、多方联动等措施,围绕草场、个人养殖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客群创新推出了“牦牛产业贷”专项信贷产品。如今,在更精准有效地以信用贷款方式支持牧民发展的同时,基于当地合作社带动效用提升、扩大养殖规模意愿凸显等实际,该联社摸索出以牦牛活体抵押为牦牛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的模式,切实让“活体牛”成功变成“资金牛”“资产牛”,盘活了养殖户的生物资产,实现了对养殖主体的增信,靶向扶持牦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从“个人旺畜宝”的雏形到“牦牛产业贷”支持集群化发展,从2016年首推“基础养殖贷”,2019年升级“合作社联保贷”,2022年突破性创新活畜抵押,2024年打造“牦牛产业贷”,夏河县农信联社如今已构建起覆盖牦牛全产业链的产品体系,有益于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到养殖、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该联社目前涉农贷款占比达75%,不良率也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

贯通: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

以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为基础,夏河县农信联社创新“金融活水+全产业链”融合模式,成功培育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草场育良种、牧场扩规模、工厂提价值、市场创品牌”的牦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夏河县桑科镇的扎西浪畜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乳制品加工车间里,公司负责人才让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的40多名工人在之前是以放牧为生的,这份工作让他们了解到,依托现代化食品加工和冷链仓储设施,牦牛产业价值进一步被市场看到。“以前只能守着牦牛过穷日子,现在有了务工岗位户均增收超5万元。”在厂房里负责操作巴氏杀菌设备的脱贫户拉毛告诉记者。随着该公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SC资质,“高原之舟”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提升。

“农信社的支持让我们的年加工能力突破50吨。”才让自豪地展示着公司在京东甘味馆的销售数据。夏河县农信联社先后为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500万元,带动该公司奶粉、奶酪、酥油、奶茶等奶制品走出乡镇、走出夏河、走出甘南,产品已被推广至甘肃其他地市、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

按照草畜平衡要求,如今单位草场载畜量较之前下降18%,与此同时,合作社和不少牧民已被培养起规模化养殖意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牧民采取牧养结合方式,会明显提高其经营成本。“真没想到活牛也能抵押。”在夏河县农信联社“活牛抵押贷”的支持下,当地生态牧场主卓玛取得了高于个人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有了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卓玛一方面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对附近牧民的带动能力,还投资了粪污循环利用处理系统。“信用社给我们解了难题,还优惠了利率,我们的产业越做越大。”据卓玛测算,相较于之前,他养殖的每头牦牛的产值提高了30%。在草畜平衡政策指导和金融助力下,他经营的300亩有机饲草基地焕发出新绿。

升级:见证三产融合与牧民共富

夏河县联社紧跟行业发展,多措并举,在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的双轮驱动下,不断助推牦牛产业立体升级。

如今的夏河县,为发挥智慧养殖优势和引领作用,当地经营主体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建成2个数字化繁育基地,使牦牛繁育效率提升15%;两款企业研发的精深加工产品获保健品认证,入驻线上平台后销量增长210%;粪污依托生态循环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推动了草场化肥零使用,牧草蛋白质含量提高18%。在文旅融合方面,当地开辟出多个增长极,包括康养、旅拍、中藏药、民俗风情等带动畜牧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16%,还创造了600个就业岗位,农牧民年均收入增至4.8万元,其中,20%来自文旅衍生收入,实现“一头牦牛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价值释放。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形成科技养殖、生态循环、文旅体验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夏河样板”。

在海拔3500米的草场上,夏河县农信联社的信贷员尕李正用“背包银行”移动终端为牧民办理授信。该行如今的服务更多活跃在移动端。“年内,我们计划新增投放1亿元,重点支持辖内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实现畜牧产业标准化升级改造。”柳彦飞还透露,“我们正在探索‘数字金融+智慧牧场’的深度融合方式,在牦牛产业向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的同时,我们也要跟上实体步伐,致力打造高原特色畜牧业金融示范的‘夏河样板’。”

从活体抵押破冰到全产业链赋能,从传统养殖升级到生态智慧牧场,夏河县农信联社用金融创新书写着高原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当电子耳标遇见千年游牧文明,金融活水顺着多元渠道、依托多维服务浇灌着更广阔的雪域牧场,一幅产业兴、牧民富、生态美的壮美画卷正在甘南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