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2015年,由中国倡议设立、57国共同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站在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6月24日至26日,亚投行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届年会,系统回顾十年发展成果,并展望未来战略重点。
本次年会以“互联助力发展,合作共创繁荣”为主题,聚焦可持续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围绕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绿色融资、动员私营资本、数字化转型与伙伴关系共建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参会,共举办17场面向公众开放的主题论坛。
十年来已批准322个项目 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
2013年10月,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2015年4月15日,意向创始成员总数达到57个;当年12月25日,亚投行协定生效,亚投行宣告成立;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运营……
过去十年,亚投行不断成长壮大,也创造了许许多多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人民生活的故事。从最初的57个创始成员扩展到110个,带动超2000亿美元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区域发展、推动多边合作贡献着独特力量。
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亚投行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24日,亚投行已批准322个项目,批准融资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惠及38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其中22个项目在中国落地,涵盖能源、交通、水利、公共卫生与教育等领域。
秉承多边主义、按国际规矩办事、坚持高标准……这是亚投行一以贯之的原则。作为一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发达国家广泛参与的新型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正成为促进共识、凝聚合力、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据了解,在亚投行,发展中国家的股份占比约为七成,发达国家约三成。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告诉记者,在这个机构,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大股东和小股东都能协力共事,以共识为导向开展合作。
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
亚投行早已明确了自己的中期战略发展使命——将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作为亚投行,并列出四大业务优先方向与相应目标。
在2020年,该行发布的中期发展战略划出了明确方向:优先投资绿色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和区域合作,优先投资科技赋能的基础设施,动员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融资……其中,设定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气候融资占批准融资额的50%,据介绍这一目标已于2022年提前实现,并连续三年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围绕跨境互联互通,亚投行目标为到2030年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达25%-30%,而在2024年批准项目中,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已达33%,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矛盾、经济增长趋缓等多重挑战,作为多边开发银行的亚投行将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走过十年,亚投行马上将进入少年时期。”金立群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年轻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将持续与时俱进,以长远视野推动更多“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落地见效。“开展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必要的,要建设机场、港口、公路、铁路,与此同时亚投行会更加关注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但很多发展中国家缺少研发资金,我们要为发展中国家着想,尽力缩小数字鸿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