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分行巧借文旅“东风”,依托“长江首城”的独特区位,构建“海陆空”宣传矩阵;以传统民俗、非遗工艺为载体,打造“非遗话存保”宣传品牌;聚焦“一老一少”宣传薄弱环节,分层分类开展特色宣教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分行以创新为笔,绘就了一幅“地标为骨、文化为魂、人群为本”的立体宣传长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宜宾市累计举办各类宣传活动超800场,覆盖人数超10万人次,推动辖内公众存款保险认知度迈上新台阶。
“存款保险号”智轨化身“移动普惠金融知识课堂”在宜宾市区内穿梭。 王智勇 摄
地标生辉 动静相宜织矩阵
“以前觉得存款保险离我们很遥远,现在逛街、坐船都能看到,连孩子都能说出‘存款保险保护50万元’的标语呢。”游客张女士在知名打卡点“长江之珠”观景台上感叹道。夜幕初垂,站在观景台凭栏远眺,存款保险知识以大大小小的宣传屏为介点亮江景——288米的川南第一高楼宜宾中心的大楼外侧,LED屏上“存款保险十周年 守护存款更安全”标语与“存保宝”IP形象熠熠生辉;江心处,三江游船穿梭其间,船舱屏幕上生动的存款保险宣传片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远处的万里长江第一桥上,“存款保险号”主题智轨列车化身城市动脉中的“移动课堂”,正满载存保知识驶向千家万户。
宜宾市金融机构的志愿者借助兴文县“花山节”盛会,向苗族群众普及存款保险知识。 陈颖 摄
非遗焕新 苗乡竹韵话守护
在兴文县花山节盛会上,苗族绣娘杨阿雅正在向乡亲们用苗语进行存款保险知识宣讲。“存款保险就像我们绣花的底布,底布稳稳的,我们的‘钱花花’(存款)才绣得漂亮。”亲切的乡音引来阵阵笑声和讨论,现场发放的双语手册被争相传阅。在江安竹工艺坊非遗传承人何师傅的刻刀下,憨态可掬的“存保宝”在竹简上栩栩如生。“把金融知识刻进竹雕,年轻人围着学手艺时,存款保险知识也就进心里去了。”何师傅举起新作品,竹片上“存保十年 守护万家”的字样与翠竹清香融为一体,存款保险宣传也在非遗文化的助力下焕发新生。
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分行组织志愿者在筠连县卷坪村田间地头向村民“一对一”讲解存款保险知识。 陈颖 摄
精准滴灌 阡陌校园共成长
走进筠连县的柑橘园,存保宣讲员小刘正蹲在田垄边,用方言向果农老周绘声绘色地解释道:“就像咱果子套袋防虫,存款保险就是给血汗钱套的‘保护袋’。”老周恍然大悟:“这下踏实了,明年果子卖了,钱存进银行一点都不需要担心了。”在广袤田野里,“存保宣讲团”的足迹踏过泥泞田埂,打通了乡村存款保险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校园内。美术课堂上,存款保险主题手抄报比赛激发少年巧思,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的“金融安全伞”;高校篮球场上,“存款保险杯”赛事热火朝天,中场休息时的存保知识竞答引得观众争相参与。
从城市地标到笙歌苗乡里,从校园球场到绿油油的稻田间,存款保险守护的“种子”正在宜宾市生根发芽。当三江汇流的波涛奔涌向前,一份关乎钱袋子的踏实承诺正化作润物无声的力量,坚定地守护着这一城灯火,温暖地滋润着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