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房都订满了,今年生意肯定差不了。”在北方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北戴河,一排排民宿傍海而建。其中,李先生在丁庄村经营的民宿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格外舒心,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好评。
“过去设施比较老旧,装修风格也过时,客流量没有现在大。”说起民宿改造,李先生颇有感触,“多亏了工行的‘民宿贷’,让我的民宿焕然一新。”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村落都在打造特色旅游村镇,推进整村民宿业建设。如何让乡村老宅变身文艺民宿?《金融时报》记者发现,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成为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的关键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强劲动能。
“贷”来村民创业新希望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作为河北省知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随着暑期出游旺季临近,来到北戴河住民宿、深度游的需求日益旺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下,不少村庄将闲置民宅改造成民宿,为村民创造更多增收机会,同时也给返乡创业者提供可施展的舞台。作为返乡创业的代表,吕先生在北戴河打造艺术村的契机下回到家乡,投身民宿产业。他精心打造的民宿小院,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贴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这两年,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我们的客流量也持续攀升。”于是,吕先生决定扩大经营规模,但流动资金紧张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扩建小院的投入不少,日常开销也需要钱。”
在吕先生为了资金周转一筹莫展之际,工行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支行提供的50余万元“民宿贷”如“及时雨”般解了吕先生的燃眉之急。“有了这笔钱,民宿规模就能进一步扩大,生意就更好了!”吕先生开心地说。
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北戴河海滨镇丁庄村有不少村民正在从渔业转向个体经商和民宿。在民宿兴起前,丁庄村旅馆设施简陋。随着游客对住宿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旅馆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当地村委会的积极引导下,村民们开始对小旅馆进行升级改造。工行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支行依托特色普惠产品“民宿贷”,为当地民宿改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贷”出乡村振兴新商机
夏日清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云雾中的万亩竹海一片翠绿,莺声婉转。在这片山峦间,集聚着德清95%以上的民宿。凭借独特的山野风光、松弛的旅游体验,莫干山正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莫干山民宿协会会长钱继良,是德清最早从事民宿产业的人之一。早在2009年,他就在莫干山租下闲置老屋办起了民宿“西坡”,这也是“西坡”品牌走向全国的起点项目。此后,钱继良一路开拓,“西坡”不仅孵化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和软装公司,还在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开枝散叶,开出10多家各具当地特色的“西坡”民宿。
“民宿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长,动辄百万元的改造资金实在让人吃不消。”钱继良表示,在“西坡”IP走向全国的过程中,资金问题成为他不得不跨过去的“坡”。
“兴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向我推荐‘兴农贷’产品时,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据钱继良介绍,很快,他就从兴业银行湖州分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在扩大“西坡”版图的进程中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德清县,像钱继良这样的创业者还有不少。在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他们在发展民宿产业中找到乡村振兴新商机,让德清县的民宿产业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在德清,我们服务过很多民宿,好几家都是在我们的支持下,从破旧老屋变成了文艺小屋。虽然每一笔贷款的金额都不大,但是每一次变化都很亮眼,作为金融服务者,我们也很有成就感。”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特色贷款助力全国文旅多点开花
近年来,随着“民宿+”乡村旅游模式的兴起,“民宿贷”已经成为银行支持乡村发展的重要支点。
在福建平潭,中国银行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分行创新引入“文旅+金融”模式,量身定制的“平潭民宿贷”专属金融产品审批快、门槛低,为平潭民宿产业发展播撒“及时雨”,帮助游客进一步提升了消费体验。截至今年5月末,“平潭民宿贷”已经实现投放近亿元,帮助144家民宿化解资金难题。
在四川成都,“追花游”是每年与春天共赴的约定。为了助力成都市文旅产业从“一季花”到“四季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走访调研多家当地民宿企业,专项推出的“民宿贷”如同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四川乡村的“花样经济”。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民宿贷”,近年来,各家银行立足全国各地产业特色和客群特点,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上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出“鲜花贷”“烧烤贷”“咖啡贷”等多种特色贷款,唤醒了乡村“沉睡”的资源,为乡村发展、农民致富带来了新机遇。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色产业贷款有利于金融资源要素加速下沉乡村,推动金融资源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不断增强乡村持续“造血”能力。
“金融机构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创新推出产品和服务,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之一。”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但也要注意,专项信贷产品需结合特色行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具有实质性创新,切实满足其融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要平衡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