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同时,与大会配套的展览将较大会延时一天,展至29日。
据悉,本届大会围绕“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设置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五大板块,全面展现AI技术前沿、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的最新实践。本次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3000余项前沿展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参展。
“金融机构要把握历史机遇,迎接现实挑战,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业生态,联合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战略伙伴,加强开放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7月27日,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在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智驱动,同创共赢:AI+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致辞时表示。
这场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盛宴中,澎湃的智能浪潮扑面而来。众多金融机构的参与,让更多人看到了来自金融行业预见未来的力量。
精心布展 积极展示最新技术成果
在上海世博展览馆H1-D108展区,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SAIFS)共同布置的展厅,不断吸引着来往观众的目光。
展厅以“FinAI展:硅基时代的智慧银行”为主题布展,农业银行在其中精心呈现了该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业务发展的应用成效,系统展示了农业银行从场景应用到底层支撑的整体布局。
“展厅第一部分呈现人工智能与农业银行业务融合的应用场景,展示农业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赋能‘三农’业务等方面的实践案例;第二部分则讲述了农业银行AI应用背后系统谋划、深度推进的‘大布局’,展示农业银行领先的AI技术底蕴。”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精心设计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海主场、数字员工和云上交行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展示专区。
“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由具身智能、数字员工构建的数字交互方式,亲身感受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今年的交通银行展区,备受瞩目的生成式大模型、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逐一亮相,在展现科技驱动金融业务智能化升级的同时,切实助力更普惠、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落地。
出台规划 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携手全球工业人工智能联盟卓越中心、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一场专题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了《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金融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未来5年将持续支持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为全产业链各类主体累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不少于1000亿元。
7月27日,中信集团举办了一场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系列活动,该论坛聚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热点内容展开探讨,激荡前沿智慧。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信集团了解到,在此次论坛上,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发布了科技创新“磐石”行动。
“在该行动规划下,中信集团将建设智能矿山重型装备、数字钢铁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金融科技、生物育种、先进金属材料、轻量化技术等4个集团级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盐湖资源、特种机器人及更多领域建设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打造‘2+4+N’三层级科创平台集群,大力推进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中信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方合作 共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智驱动,同创共赢:AI+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交通银行积极促成了多项重要合作的发布和签约。
《金融时报》记者从交通银行了解到,在该论坛的签约发布环节,中国银联与交通银行、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就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签约,旨在共同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构建开放共享的智能产业生态;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就金融大模型合作签约,约定共同探索“AI+金融”前沿技术校企共建新模式;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携手投资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交银·科创智慧系列产品,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科创金融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布了《促进金融机构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倡议书》,号召在沪金融机构加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共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下一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进一步强化资源供给、优化政策配套、深化产融协同,助力人工智能企业行稳致远,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持续贡献金融力量。”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