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地方AMC经营行为 夯实合规底线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我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近日迎来监管新规,行业迈向更加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地方AMC作为专业的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化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高风险甚至违规行为,如偏离主业、违规跨区域经营、帮助金融机构虚假出表等乱象。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地方AMC经营行为,对业务边界、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进行全面规范,明确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进一步夯实行业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底线。

当前,地方AMC发展情况如何?《办法》如何强化风险管理?将给地方AMC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此,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昊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办法》出台后,将引导地方AMC聚焦主责主业,有效服务地方。同时,《办法》设置了过渡期,将推动地方AMC稳妥、顺畅地转型发展。

引导地方AMC聚焦主责主业

2022年3月,原银保监会公布地方AMC名单,彼时名单中共有59家地方AMC。在经历了数年发展后,截至2024年底,名单中已有1家地方AMC注销,另有1家地方AMC获批在所在省份开展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由此来看,地方AMC总数仍维持在59家。

2017年,商业银行全年所处置的不良贷款规模仅为1.4万亿元,2024年这一规模已增至3.8万亿元。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规模逐步走高,地方AMC在不良资产处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渐重要。陈昊表示,相较于展业范围覆盖全国的AMC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地方AMC扎根当地,可以在部分地域性较强的资产处置上更好地进行尽职调查、处置盘活。

不过,由于不同地方AMC禀赋和历史沿革存在差异,部分AMC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在2019年7月出台《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但该通知并未对地方AMC的机构性质、监管指标要求、经营范围等进行厘清。

“在实践中,部分地方AMC对于明确其主责主业以及指引其未来健康发展有着较强的诉求。”陈昊表示,随着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规模上升以及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每年处置的不良资产规模或将继续上升,未来,地方AMC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不良处置的规模也将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出台《办法》有助于地方AMC在厘清监管要求后,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本地开展不良资产处置。

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关联交易风险等监管要求。

在控制集中度风险方面,《办法》要求,地方AMC对单一客户的股权、债权等投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自身净资产的10%,对单一集团客户的投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自身净资产的15%。

“这一要求与商业银行的大额风险暴露要求类似。”陈昊表示,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地方AMC对单一主体过度暴露敞口;另一方面,也可以防范地方AMC的关联方将特定主体不良资产过多地转让给地方AMC。控制集中度风险对于地方AMC展业而言具有较大意义,由于地方AMC往往聚焦于其所在省份进行运营,所收购和持有的不良资产多集中于该省之内,因此在该省大型企业出险时,可能会面临需要大量收购企业不良贷款的情况。通过对集中度风险的控制,能够避免地方AMC过多持有单一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而避免企业风险传染。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地方AMC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优质流动资产(如现金、存款等)应当不低于未来30天内的净资金流出。记者注意到,这一要求与此前原银保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LCR)要求相类似。相较于其他地方金融组织,地方AMC还可以通过贷款、发债融资等方式进行外部资金融入,因此监管部门也需要对地方AMC通过设置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的方式,避免其出现潜在流动性风险。

在杠杆率风险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地方AMC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陈昊表示,这意味着虽然地方AMC可以通过贷款、发债等多种方式融入资金,但不能通过过度加杠杆的方式扩大业务规模,将有助于确保地方AMC控制杠杆风险、稳健运行。

地方AMC或将加速优胜劣汰

为了确保地方AMC能够平稳、顺畅地开展转型,《办法》提出,地方AMC应当在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规定的过渡期内达到规定要求。过渡期自《办法》印发实施之日起开始计算,原则上不超过3年。

陈昊表示,对于地方AMC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其存在显著的“冰棍效应”,即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持有不良资产越久,其不良资产的贬值将会愈发显著。因此,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偏好快速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即使是对于部分难以处置的实物资产,其一般也能在3年之内完成处置。因此,总体来看,3年的过渡期能够较好地允许地方AMC完成整改。

不过,各地拥有的地方AMC数量不同,而且资源禀赋和历史沿革也存在差异。陈昊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末,广东省拥有4家地方AMC,福建、辽宁、山东和浙江均拥有3家地方AMC,属于地方AMC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未来,随着监管加强,地方AMC也可能出现“减量提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