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WAIC人工智能金融领导者论坛”日前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行。就AI对于金融业的变革与赋能,与会者认为,AI与金融的融合,不只是技术发展和应用落地的问题,更是认知、制度、人才、生态的系统重构。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新范式,在勇于创新的同时,必须守住稳定与信任的底线。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上海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金融业与人工智能发展双向赋能,相互促进。一是“AI+金融”的要素支撑日益完善,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近1800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推动全市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快培育“AI+金融”复合人才。二是金融赋能AI的供给能级实现跃升。设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等千亿元级资本矩阵。吸引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和头部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落户上海。三是“AI+金融”的融合生态加速形成。通过场景对接等,加速人工智能在跨境结算、普惠信贷、风险定价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实现“技术—场景—产业”链条的迭代升级。
据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介绍,农行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劳动组合、作业流程、管理制度等,努力以高效的人机协同,统筹服务各类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在AI应用上突出以客户为本、以员工为本的基本原则,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客户和员工的获得感。
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总裁、董事总经理黄健表示,银行最重要的就是技术和人才。该行如今最需要的是两种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再学习能力强的人。“一个人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所有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但在工作期间会有很多学习机会。怎样能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是很重要的素质。”黄健表示。
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AI赋能应当由产业端、技术端和金融应用端相向而行。他还提到,一个包容的环境非常重要,包括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于科技在局部领域应用的支持。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讲座教授张成奇认为,除了金融从业人员的进步以外,产业界、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可或缺,这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