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19条举措构筑起“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全方位政策体系。这一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对于精准加力稳就业、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把“稳就业”排在“四稳”之首,反映出中央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稳就业”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稳就业是促进收入增长,拉动消费,形成“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的基础。劳动者只有拥有稳定岗位和收入预期,消费意愿才能被充分激活,内需潜力才能真正释放。反之,若就业市场不振,不仅将削弱消费动能,更可能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
稳企业就是稳就业。企业作为就业的“容纳器”,其稳定与否直接决定就业市场的温度。为此,《通知》从资金支持、成本减免、岗位激励三方面协同精准发力。
首先是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深化政银合作,积极拓展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优化贷款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这一政策延续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相关举措,在原有小微企业基础上,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个人纳入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对小微企业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个人贷款最高1000万元,形成“融资—稳岗—扩产”的链条闭环。
其次是减负政策力度空前。大幅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对经营困难企业,允许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且免收滞纳金。这相当于为企业直接注入现金流,解其燃眉之急。
再次是扩岗激励真金白银。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个人社保缴费额25%给予补贴;吸纳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每人可获最高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此外,以工代赈政策的覆盖范围和项目实施规模将双双扩大。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投资,预计通过1975个项目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此外,小微企业是政策重点帮扶的对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企业更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始终制约其发展。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对小微企业进行差异化支持。
在银行贷款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本权重打七五折至八五折,以及此前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高于各项贷款3个百分点,为银行“敢贷愿贷”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发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覆盖全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推广“无还本续贷”,扩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
此外,加快服务模式创新,针对科创企业推出专项担保计划,开发“跨境电商保”等特色保险产品,助力新业态就业扩容。这些措施直击小微民企融资痛点。
当前,各项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今年1至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人形机器人、智能硬件等新兴领域岗位需求激增。但要将政策“组合拳”转化为就业市场的持久动能,仍需多方协同——各部门需加快政策落地,强化就业影响评估;金融机构应优化服务,将专项贷款、担保支持精准直达小微企业;企业需用好政策红利,在稳岗拓岗中实现转型升级;劳动者也要主动参与技能培训,适应新业态、新岗位需求。
唯有发挥制度优势,让政府、市场、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政策春风真正吹暖就业市场,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