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特殊的 “致富故事”:有人手持成捆现金声称 “国家项目让我实现财富自由”,有人展示银行余额截图宣称 “投资 1 万返还 31 万”,这些视频都指向一个名为 “扩大内需” 的手机 APP。然而北京警方 2025 年 3 月的一则通报揭开了真相 ——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团伙,已抓获李某等 16 名犯罪嫌疑人,涉案 APP 背后竟是境内外勾结的诈骗网络。
一、群演出镜的 “致富剧本”:引流视频产业链全曝光
这些看似真实的 “成功案例” 实则是诈骗团伙的引流工具。警方在丰台区一处 10 平米公寓内抓获演员王某时,发现其桌上摆放的 10 万元 “收益” 实为银行点钞练功券。王某供述,他通过中介应聘 “短视频演员”,每条视频报酬 100 元,剧本要求他扮演退伍军人、下岗工人等角色,编造 “卖房投资国家项目” 的感人故事。
诈骗团伙制作的视频有统一套路:先讲述个人困境,再介绍 “扩大内需” 是 “国家秘密扶持项目”,最后展示虚假收益。视频中出现的银行余额截图、现金堆拍场景均为伪造,甚至有演员专门到银行门口拍摄 “取款” 镜头增强真实感。这些视频通过短视频平台精准推送给中老年用户,引导下载诈骗 APP。
二、四套虚假项目套餐:投资 1698 元返利 5 万?馅饼实为陷阱
下载 “扩大内需 APP” 后,用户会看到四个精心包装的投资项目:绿色环保工程(9988 元投资返利 31 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6898 元返利 21 万)、高新科技物联网(3998 元返利 12 万)、文化旅游项目(1698 元返利 5 万),所有项目都标注 “国家重点工程” 字样。
警方介绍,该骗局采用 “初期返利” 模式诱骗投入。受害者首次小额投资后,确实能收到少量 “回报”,但当加大投入或介绍亲友加入后,平台会以 “会员数量不足”“投资额未达标” 等理由拖延返利,最终无法提现。新疆石河子市的王女士就差点被骗 20 万元,幸亏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报警才保住积蓄。
三、中老年人成主要目标:亲情牌 + 国家背书的双重围猎
案件调查显示,该 APP 的主要用户为 55 岁以上中老年人。诈骗团伙抓住这个群体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和对养老保障的需求,通过 “政策解读会”“老干部推荐” 等虚假信息降低警惕性。
陕西乾县的王某曾坚信 “转账 20 万就能换 200 万民族资产解冻款”,民警现场讲解类似案例时仍不肯醒悟,直到看到同伙的笔录才幡然醒悟。这类诈骗往往伴随传销式发展,鼓励受害者拉亲友加入,形成 “家族式受骗” 链条,不少家庭因此反目。
四、境内外勾结的犯罪网络:技术团队藏身多省,幕后指挥在境外
警方侦查发现,该诈骗团伙呈现典型的跨境犯罪特征。境外主谋通过社交软件下达指令,境内分为技术开发和推广宣传两个团伙:湖南的技术团队负责制作 APP 和伪造后台数据,四川的推广团队组织演员拍摄视频,全国多个窝点协同运作。
这个犯罪链条分工明确:美工伪造国家机关批文,程序员搭建虚假投资平台,中介招募群众演员,推广人员负责 “杀猪盘” 式沟通。涉案 APP 服务器设在境外,资金通过多个个人账户层层转移,给案件侦办和追赃挽损带来极大难度。
五、防骗指南:三招识别 “国家项目” 骗局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民警提醒,识别此类诈骗可牢记三个要点:一是国家正规投资项目不会通过 APP 私下募集资金,更不会承诺 “超高返利”;二是政府部门不会要求群众 “转账激活账户”,凡是涉及资金操作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三是遇到 “民族资产解冻”“秘密扶持项目” 等说法,可拨打 110 或全国反诈劝阻专线 96110 咨询。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已将 “扩大内需 APP” 列入涉诈名单,提醒公众远离所有号称 “国家项目” 却要求付费加入的平台。记住,真正的国家政策会通过政府官网、新闻联播等正规渠道发布,任何需要 “拉人头”“先交钱” 的 “致富机会”,本质都是骗局。
若发现类似 APP,可通过 12377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平台或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共同斩断诈骗链条,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