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的尽头是甩锅,生态项目的归宿是跑路。”这句币圈调侃正在聚币交易所及其生态项目中残酷上演。当你还以为买了交易所“亲儿子”项目时,老板早已准备好“野孩子”的标签等待切割。
就在2025年8月,聚币交易所生态项目BRT和Hi币接连暴雷,BRT项目方卷款跑路,Hi币强制用户兑换“Ju算力”锁死本金,留下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报警维权。
BRT跑路,寿命仅30天的“RWA骗局”
BRT项目曾被聚币宣传为“Jucoin首个RWA赛道项目”,吸引大量用户投资。然而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项目,却在上线仅30天后就突然跑路,比如AJE项目(58天)还要短暂,短到许多用户甚至连项目页面都没记住。
当投资者发现无法提现并询问客服时,得到的却是聚币官方标准回应:“BRT是第三方生态独立运营,和平台没关系”。这种回应与一个月前聚币官方公告为BRT导流、甚至标注“官方优选生态”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质疑的是,就在BRT跑路的同时,聚币却被曝将AJE原班人马调去重启AIC项目。这种“上线时全力支持,出事了与我无关”的态度,揭示了交易所生态项目的巨大风险。
Hi币暴雷,强制锁本的“算力陷阱”
就在BRT跑路风波未平之际,2025年8月23日,聚币游戏生态项目Hi币也宣布暂停提现,并发布公告称所有用户资产将强制兑换为“Ju算力”。
根据兑换方案,用户已提取的Hi收益按0.02U单价1:1兑换算力,未提取部分按1:4兑换。这意味着用户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回本——而且前提是“聚币还没跑路”。
这种“强制兑换算力”的做法,实际上等于合法侵吞用户本金。用户不仅失去了对自有资产的掌控权,还要面临锁仓数年、收益递减、平台随时倒闭的三重风险。
维权与报警,亏损者的最后希望
面对BRT和Hi币的连环暴雷,投资者不再沉默。亏损超6000万的大佬带头报警,杭州阿基米德招商点遭维权者围堵,警方已介入调查。
反聚联盟迅速集结,组织受害者统计亏损金额和地区,准备集体维权。一名受害者表示:“我身边朋友加我个人我亏损6000多万,我必须要搞死这些垃圾”。
然而维权之路困难重重。聚币注册于塞舌尔,90%用户在中国,运营团队藏身深圳,利用“境外注册+境内服务”的监管空白,肆意收割用户。
聚币的“甩锅三连”,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聚币的生态矩阵本质是“传销式资金盘”,而交易所早已写好甩锅剧本。
上线时站台:刘源亲自站台AJE,副总裁王泽平参与决策;蝴蝶协议(BF)被包装为“聚币亲儿子”,宣称“万倍只是起点”。
暴雷后切割:删除宣传页面,称“第三方项目独立运营”;用户资金通过聚币入金,但账户不受监管,项目方可随时抽逃。
赔付玩文字游戏:AJE暴雷后以“Ju算力”赔付,用户本金缩水80%;Hi币如法炮制,强制兑换算力锁死流动性。
历史轮回,从最大赌场到借壳重生
聚币的收割史,是一部更名换壳的逃亡史。
2013-2017年:以比特币交易网起家,后更名聚币网。2017年94监管前,上线数百种空气币,操纵币价收割散户,被业内称为国内最大赌场。
2018-2020年:更名币蛋宝币网重启。2019年宝币网关停,用户数亿资产(含千万枚狗狗币)被卷走。受害者至今维权未果。
2023年:借牛市推出MONO代币。内幕操控三部曲:向大户私信风险,社群却公开喊单;PUSH通道成本价高于开盘价数倍;锁仓80万枚才补偿的虚假方案。
2025年5月:携Butterfly蝴蝶生态高调回归,打出“DeFi 3.0革命”旗号。但Butterfly生态的运作模式是教科书级的传销设计,用户需以1000美元等值的JU或USDT购买节点获取收益。
资金盘陷阱,如何识别与避免
投资者可通过以下四招识别资金盘陷阱:
一是牌照别轻信。真金融牌照可在监管机构官网实时查验。Aifeex宣称的SEC、MSB牌照在官网查询全为“404”,暴露虚假监管本质。
二是暴利即诈骗。年化超8%就要拉响警报(AI量化实盘20%已是顶尖)。聚币5M协议的日收益3%(年化1095%)完全违背金融规律。
三是拉人头必违法。凡有“团队奖励”、“层级分红”就是传销。耐克森的50%直推收益、Butterfly的九级VIP制度完全符合传销特征。
四是禁用USDT投资。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中国法律保护。资金盘强制使用USDT交易,切断资金追踪路径,方便洗钱跑路。
聚币交易所链上钱包的大量USDT正持续流向海外账户,平台代币JU从1.6美元拉升至16美元,形成明显泡沫。
与此同时,聚币突然宣称将赴纳斯达克上市——历史经验表明,资金盘一旦鼓吹上市,3个月内必崩。警方已介入调查,交易所的落幕或许已经不远。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证券团队正在为AJE受害者组建跨国诉讼小组。但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中国法律保护,一旦损失极难追回。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提现离场,不再赌最后的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