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报价下行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5月20日,备受市场关注的2025年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正式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消息显示,5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

市场对本次LPR下行已有预期。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为贯彻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其中,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此前的1.5%调降至1.4%。

“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的政策利率,成为LPR新的‘定价锚’,并通过强化各利率间协同,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各方已预计将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LPR报价如期下行 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本次降息是积极贯彻落实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的体现。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息,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力举措。

“综合来看,这一轮降息充分体现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有业内专家表示,本次降息不仅政策利率下降,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也一同下调。5月20日,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稳定,同时通过利率传导,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基本面。

“LPR迎来7个月以来第一次下降,传递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居民负担的积极信号。”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随着居民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利息支出减轻,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将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也有助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存款利率走低,居民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LPR下行也充分说明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力度更大,进一步降低了中长期资金的借贷成本。对于购房者而言,降息政策有降低房贷成本的积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需求的释放。

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本次LPR报价下行,之后房贷将下降多少呢?严跃进表示,对于100万元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的个人按揭贷款而言,政策前后对比,月供额减少54元,总还款额(本金+利息)减少1.9万元。叠加过去历次LPR下行,对于购房消费的成本下降具有积极作用。

多措并举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综合来看,在此前会议上,央行已宣布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结合本次利率降低,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普遍认为,这些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充分体现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优惠力度,激发居民住房消费积极性,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支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从价格来看,当前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表态,通过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能够进一步拓宽降息空间。在前期一系列利率工作成效的支撑下,央行在调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同时,又再次下调政策利率至1.4%的低位,体现了货币政策稳经济的决心。

“当前,社会融资成本整体在‘往下走’。”业内专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通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政策利率再度下调,有助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不过,业内专家也提示,降低企业、居民融资成本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从短期看,随着中美宣布达成阶段性关税共识,下一步或更多关注非息成本压降,畅通利率传导。”温彬说,在银行息差压力仍大、货币政策等多重约束下,后续将从“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转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温彬表示,近期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基调在前期“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基础上,加入了“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业内将其解读为维持银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性提升。

《金融时报》记者关注到,为解决银行和企业对融资成本“观感”不一的问题,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启动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一张“贷款明白纸”让企业全部的融资成本一目了然,有利于更好地“公开”对账,效果很好。

“目前,我国贷款利息成本已经很低。未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关键是要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有机构人士表示。调研发现,一些企业贷款的非利息收费名目繁多,占整体融资成本的比重甚至高于利息成本。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转变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要发挥合力减轻企业非利息负担;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维护并提升企业信誉。

温彬表示,通过“贷款明白纸”详细列明企业需承担的贷款利息支出和各项非利息支出,列示收费主体、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减少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对各项融资费用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融资适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