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介绍资本市场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时表示,将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重要着力点。
作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和支持新质生产力成绩引人瞩目,今年以来更是呈现出新变化。
当前,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发展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作用日益突出,是促进耐心资本形成、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吴清表示,2021年至2023年,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年均新增投资本金1.2万亿元,约占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3%至4%。行业投向半导体、新能源、计算机应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领域规模占比连续提升。
随着各项支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VC/PE行业成立和投资韧性凸显。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972只,711家机构参与设立基金,其中,成立多只基金的机构占25.1%,同比提升35.7%,头部机构韧性显现。
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据了解,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吸引带动地方、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存续期达到20年,较一般的股权投资基金更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设立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有力解决科创企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好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投资方面,VC/PE呈现出“国资主导,企业活跃,VC/PE稳步参与”的格局。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末,国资类平台LP以41.2%的出手次数占比居各类投资者之首。在出资金额方面,国资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比8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VC/PE行业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机构行动效率提高。今年有多只母基金从设立到出资的周期都显著缩短。以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为例,2月14日,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发布,规模100亿元,4月份,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便宣布招募GP,前后仅2个月时间。此外还有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继今年1月设立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近期发布公告,基金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机构决策效率提高,在母基金设立期间已开始大规模接触GP。
其次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特征明显。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从产业来看,一级市场投资中,电子信息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投资数量和规模均排名第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贡献核心增量。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同样吸引大量投资。
融资轮次细分下,A轮及早期案例涉及融资交易数量1481起,市场占比合计61.8%,融资规模占比27.3%,企业早期融资热度维持高位。
从交易规模来看,亿元级以内的交易占比67.1%,10亿元以内的亿元级交易占比30.7%,10亿元以上交易占比2.2%,小额投资成为主流趋势。其中,尽管投资规模微调,早期投资规模却显著增长,资本更倾向小规模的早期项目。
最后是VC/PE行业信心回归。投中信息CEO杨晓磊表示,过去几年,中国VC市场背后的驱动因素正在经历深度重构,主要的驱动力将是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和正面稳定的政策。“我们今年春季调研走访了48家机构,询问投资人对2025年看法,大家普遍看好今年的机会。”杨晓磊表示。
熙诚致远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许峻铭认为,从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政策可以看出,国家“真金白银”支持科创市场和科技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