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品牌化、场景化、长效化”为突破点,创新推出“青山里微课”农村反洗钱宣传品牌,多维融合、精准施策,实现金融知识普及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2024年以来,在该行指导下,当地金融部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50余场,覆盖群众超5万人次,全市洗钱上游案件数同比下降74%。
品牌化引领,打造立体宣教体系。以“青山里微课”为核心品牌,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整合辖内资源构建“1+N”宣传网络,创新推出“青山微课堂”“金融村官说反洗钱”“反洗钱文化节”三大载体,形成覆盖镇村的宣教体系。“青山微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农闲时间开设“15分钟反洗钱课”,将反洗钱知识融入农事场景;“金融村官说反洗钱”由金融机构驻村金融村官担任讲师,结合“板凳会”“村晚”等活动,以案说法解析洗钱套路;“反洗钱文化节”则集中展示反洗钱文化建设成果,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各乡镇村庄巡演,实现品牌辨识度与传播效能双提升。
节庆化融合,激活本土文化基因。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将农村反洗钱宣传工作深度嵌入地方农事活动,开展了“茶季行”“梅花行”“枇杷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化宣传活动,如同季节轮回,不仅在时间上形成连贯性,更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让宣教深入人心。
“茶季行”是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采茶季,该行组织300余名志愿者在茶市设立“反洗钱驿站”,发放印有警示标语的茶篓、遮阳帽,重点防范茶叶交易中的非法集资风险;“梅花行”是在歙县卖花渔村梅花节期间开设“梅花树下金融课”、在梅丛古道上设计“梅花打卡点”和反洗钱知识问答环节,单日吸引超800人参与;“枇杷行”是在三潭枇杷节期间在果箱粘贴“反洗钱顺口溜”标签,让1000箱水果变身“流动宣传站”。
数字化赋能,构建长效传播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开发了“金融村官说反洗钱”系列短视频,依托“两微一端”形成线上传播矩阵,播放量突破1万次。开展“小喇叭村村通”工程,组织金融机构利用乡村广播系统,每日播放反洗钱宣传顺口溜;举办“送电影下乡”反洗钱宣传活动,滚动播放原创反洗钱宣传视频,巧妙地将传统电影放映和现代金融教育相结合。联合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皖南竹板快板书“竹板声声说反洗钱”,作品网络点击量和转载量超2万次。在3.15、毕业季、开学季等特殊时点,该行制作的反洗钱主题长图文也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
阵地化渗透,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安徽省级反洗钱宣教基地,依托全市助农取款点和金融服务站设立23个“青山里微课”反洗钱农村宣教点,各反洗钱义务机构志愿者组建31支“青山反洗钱宣讲队”,深入村居、茶园、果园开展“移动课堂”178场次。以“银村共建”“银校共建”“银社共建”等模式,联动乡村、学校、社区建立反洗钱联合宣传机制,培育“乡贤宣讲员”“学生志愿队”等民间志愿宣传队11支,深入开展“移动课堂”,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
“青山里微课”农村反洗钱品牌宣传突破了传统金融宣教“单向灌输”局限,实现了从“政策语言”转向“百姓话语”,从“集中宣讲”转向“生活浸润”,从“部门独奏”转向“社会合唱”的三大转变,为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提升农村地区金融素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分行将深化“金融安全+文旅”融合,打造古村落反洗钱宣教示范带,持续擦亮黄山反洗钱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