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赔案,历时5年时间,赔款3000多万美元,经过拉锯式谈判,追回欠款超过2800万美元。在中国船企面对海外风险时,中国信保通过损失补偿、追偿减损等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性职能作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据介绍,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当航运市场经历调整时,船东若无法及时履行商务合同或贷款协议项下的还款义务,船厂将面临船东延期接船甚至取消订单的巨大风险。
2013年,某国船东在我国某船厂下单建造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交船时,船东仅支付了部分建造款,剩余款项由船厂提供延付融资,中国信保通过出口卖方信贷保险为该船厂延付融资风险敞口提供风险保障。受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影响,海工平台供过于求,新租约价格大幅下跌,原还款计划难以维持。2020年初,船东开始拖欠到期款项,船厂多次催收无果后向中国信保报损。
接到报损后,中国信保第一时间开展案件勘查和定损核赔工作,并于2021年完成该项目首次赔付。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累计向该船厂支付赔款超过3000万美元,及时缓解了船厂的资金压力。
及时支付赔款只是第一步,面对潜在巨额损失,中国信保开启了海外追偿之路。
2022年2月至11月,在中国信保的指导下,该船厂与船东就还款方案的具体条件先后进行了近十轮往来还盘。2023年6月,该船厂与船东正式签署债务还款方案,方案在较好保障船厂利益的同时,允许船东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维持平台日常运营,提高了船东未来的还款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追回欠款超2800万美元。
“通过及时赔付、精准追偿,双方成功缓释压缩了项目风险,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中国信保方面表示,从2008年为辽宁船企出具第一张船厂融资性质的买方违约保单开始,中国信保与辽宁地区核心船厂实现全方位深度融合,与海外船东、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从中国信保获悉,截至目前,中国信保累计为辽宁船企承保项目500多个、承保金额300多亿美元;在船舶海工行业项下,累计向辽宁地区船厂及相关金融机构支付赔款近5亿美元,追回欠款超1.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