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国之大者” 扎根八闽大地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金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重要指导。

思想一脉相承,实践一以贯之。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始终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曲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金融坐标。

金融振“翼”助飞实体经济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这是经济与金融的辩证法,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方法论。作为根植于八闽大地的百年金融老店,中国银行始终恪守“为实体经济服务”本分,立足发展实际,尊重发展规律,为经济活动“量体裁衣”地设计金融服务工具。

从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到人工智能乘风逐浪,从生态产品点“绿”成“金”到中小微企业由“小”及“强”……实体经济“肌体”的成长地方,就是中行金融“血脉”流淌的方向。

在福建省邵武市金塘产业园,中国银行聚焦氟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核心产业,精准绘制产业图谱,为不同企业度身定制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方案:对新入园企业,提供账户开立、网上结算、税务代缴签约等“一站式”前期服务;对建设期企业,及时提供项目贷款,确保工程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对投产企业,精准匹配流动性贷款,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中国银行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如今,金塘产业园已汇聚97家企业入驻,其中72家企业顺利投产,57家企业跻身规模以上行列。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践入选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典型案例。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的重要特色、优势和活力所在。在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下,不少特色产业实现“拔节”生长。

聚集“鞋都”产业,中国银行着力构建银政企协同生态,创新推出“鞋业一县一品”“银税贷”“外贸贷”等系列专项金融产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融资需求,赋能“两新”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助力“莆田鞋”迈出“转型升级—走出去—创品牌”进阶步伐。截至今年5月末,“鞋业一县一品”批量服务开展以来,信贷投放规模已达5.8亿元。

金融鼓“帆”挺立开放潮头

近期,福建恒而达新材料公司以850万欧元金额,成功并购德国顶尖螺纹磨床制造商SMS公司。这场跨国并购,不仅让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走出了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更填补了国内高精密磨床技术的空白。

穿洋越海,中国银行始终与弄潮儿相伴同行。

并购过程中,恒而达公司提出在德国慕尼黑开立海外结算账户的需求。中国银行莆田分行迅速启动跨境服务响应机制,与中国银行慕尼黑分行联动打破时区限制,构建24小时接力服务模式,同步推进流程优化与合规审查工作,高效完成“境内申请、境外开户”全流程服务。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金融机构,服务网络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显著优势。

胸怀“国之大者” 扎根八闽大地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银行实地调研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今年4月,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发布《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服务方案》,围绕多级梯度服务体系、强化银政协同机制、拓展高水平开放合作、多维数智赋能实体等四大路径,推出12条务实举措,力争全年为福建外贸企业提供不少于15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

外贸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常面临资金周转、汇率波动、信用风险等挑战。中国银行立足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有效应对复杂严峻外部形势,聚焦外贸企业多元化需求,以机制破题、创新点题、特色答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精准政策支持。

每年9月,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定期在厦门举行,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长期以来,作为投洽会唯一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银行,中国银行以高水平、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全面参与投洽会招商洽谈、论坛活动、支付便利等各项工作,助力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金融化“雨”润泽美好生活

在吃货必吃榜上,脱骨鸡爪绝对拥有姓名。如今,这一网红零食正在光泽县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脱骨鸡爪市场方兴未艾,行业规模高达三四百亿元。但从事无骨鸡爪加工的大多是小作坊,存在效率低、标准缺失、食品安全风险高等痛点。当地龙头企业圣农集团决定帮助广大乡村抢抓机遇,以自动化设备重塑产业。按照计划,项目将投入3.1亿元,引进1000台自动脱骨设备,支持各村镇建设现代化加工厂与车间。

尽管有了龙头企业支持,但厂房建造、设备采购、流动资金等都是难题。中国银行南平分行推出“设备购买固定资产贷款+短期流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每个乡镇加工厂和村级车间,发放1000万元以内普惠金融贷款,并执行最优惠贷款利率,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

金融活水畅流无阻,乡村振兴前景可期。

胸怀“国之大者” 扎根八闽大地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福建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各乡镇将废弃的校舍、厂房、礼堂等闲置资产改造盘活成可以创造财富的优质资产,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6万吨,为当地创造30亿元年产值收入,并直接带动光泽县4000多个农村就业岗位,吸引1万余人常住乡村,同时每年为每个村集体增加120万元财政收入。

金融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谁受益?这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性问题。中国银行的答案是:始终坚持金融惠民,让金融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金融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经济特区厦门,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设置第一台自动柜员机到首家引入商户POS机、从率先制定“文优”服务标准到首家推出二手房按揭贷款,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以一项又一项首发创新,有效丰富金融供给,支持厦门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近年来,中国银行及时跟进厦门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变化,于2023年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16条措施”为本地消费市场注入金融活力,今年将相关措施升级至20条,持续聚焦推动消费金融增量扩面,进一步有效拉动消费市场升温。

孙大姐在鼓浪屿上经营着一家民宿,去年因行业周期影响,经营一度遭遇困境,中国银行客户经理运用“商户便利贷”为她提供了金融支持。孙大姐说:“当时无论是员工工资还是租金,各方面都捉襟见肘。没想到贷款一周时间就到账了,真的是雪中送炭。”

不只是“商户便利贷”,“创业担保贷”“妇女创业贷”“餐饮贷”“厦旅贷”,一个个特色金融服务,满足了个体工商户的差异化融资需求。2024年,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累计发放普惠贷款近200亿元,服务普惠客户近1万户,以金融“及时雨”普惠百业民生。

经济社会所需,金融服务所向。中国银行将始终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不断强化金融供给、提升服务质效,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