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织密普惠保险保障网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

从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到在城市中奔波忙碌的打工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残障特殊群体,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保险保障,正悄然改变着千万人的生活。

上海“沪惠保”开售首日参保者人数突破400万人;“北京普惠健康保”药品由106种增至121种;深圳惠民保免赔额最高降幅达28.6%……这些数字背后,是普惠保险发展的坚实足迹。2025年上半年,我国普惠保险在政策红利、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的三重驱动下,持续在民生保障领域取得新突破:服务供给深度延伸、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社会覆盖范围稳步扩大,保险业正以多元化的探索和实践勾勒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普惠保险再迎政策赋能

今年以来,普惠保险领域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持,加大对残疾人、退役军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就业就学的金融支持力度。

6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健全普惠保险体系,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提供全面保险保障,并且产品须质优价廉,同时改善投保理赔服务。

“普惠保险,贵在‘普’,重在‘惠’。既要将更广泛人群纳入保障体系内,又要确保保障公平可得、保费合理、理赔便捷,这是回应民生期盼的题中之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多项政策正通过“扩面、提质、增效”三维发力,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保障服务。

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实践,各地紧扣区域特色推进政策落地,普惠保险发展呈现清晰趋势,形成多元创新样本。

今年4月,河北金融监管局印发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专项通知,提出要丰富产品服务,持续发展“防贫保险”,支持发展乡村振兴公益保险,完善和推动发展巨灾保险“河北模式”,积极发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专属普惠保险,推动“冀惠保”等定制型医疗保险产品扩大保障范围,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福建金融监管局出台行动方案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险机构实行公司领导挂钩包片制,创新打造“一司一品”“一市(县)一品”精品工程,并同步建立普惠保险跟踪回访与满意度测评机制,持续推进保险公司自身服务能力提升。6月,陕西金融监管局印发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法合规简化涉农保险投保手续和材料要求,优化普惠保险合同条款。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灾害预警和风险减量服务,参与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定损效率,鼓励为受灾主体提供合理预赔服务,及时支持减损减灾和农业再生产。

惠民保保障力度升级

作为普惠保险的标志性形态,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正凭借参保门槛低、保障责任丰富、保险金额高等特点,在全国蓬勃发展,从“增量爆发”向“提质增效”转型。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及城市集中推出迭代升级版的惠民保产品,通过扩容特药、下调免赔额、升级服务等创新举措,推动惠民保产品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上海,2025版“沪惠保”于4月22日正式开启投保窗口,首日整体销量突破400万单,参保率超20%,超过历史年度首日单量。与2024年相比,2025版“沪惠保”实现“一增、一享”。“一增”指的是进一步扩增国内外特药种类,药品适应症全部更新至最新。“一享”指的则是2025版“沪惠保”服务体验持续升级优化,新增原研药9折保供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生活需求。

数据显示,“沪惠保”前四年累计参保人数已突破2600万人次。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赔付金额超过22亿元,年龄最小的不足1岁,年龄最大的104岁,单人累计赔付最高超过300万元,惠及几十万个家庭。

在北京,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也在特药保障领域实现升级,将药品清单从106种扩容至121种,形成“国内+海外”双维度保障体系。其中,国内特药品种从41种增至56种,覆盖更多慢性病种;海外特药保持65种总数,新增7种全球创新药品名单。

下调免赔额也成为惠民保的发展趋势。今年4月,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正式上线。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的五项待遇免赔额全面下调4000元,降幅最高达28.6%。此外,“连续参保激励政策”得以延续,连续两年及以上参保的人群,免赔额再降1000元。随着免赔额的大幅下调,参保人看病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更容易达到理赔标准,产品保障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切实减轻了参保人群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惠民保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创新实践,正从“增量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持续强化保障力度,扩大保障广度,为广大参保人提供普惠、多元的补充医疗保障服务。

普惠保险生态圈持续扩容

当前,普惠保险正突破传统医疗健康边界,向多维度保障生态演进,普惠保险的家族成员也在不断壮大。

例如,多地积极推出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这些产品以“低门槛、高覆盖”为特点,可以覆盖传统风险与新兴保险保障需求。

以北京地区为例,9家保险公司共同开发该地区首款城市定制型普惠家财险产品——“北京普惠家财保”,在全国首次将新市民收入损失纳入保险方案,保障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三类行业从业者因意外、住院导致工作中断期间的家庭收入损失,努力解决新市民后顾之忧。

今年5月,济南市上线普惠型家财险产品——“泉城惠家保”,保障范围涵盖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管道破裂、电信诈骗等高发风险,同时融合风险减量服务、房屋体检、居家安全检测等前置保障措施,并通过“保险+物业”的创新模式,扩大推广“泉城惠家保”的覆盖范围。

除了“惠民保”和“家财保”等热门普惠保险产品,保险业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普惠保险产品。

例如,上海保险业结合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的精准定价功能,先后推出覆盖儿童门诊和住院责任的“沪儿保”、保障责任覆盖人工耳蜗植入体等先进药械的“沪补保”、以护理服务为给付内容的“沪理保”等普惠健康保险创新产品,还有针对家用电动自行车的“沪骑保”,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沪业保”等产品,构建起覆盖城市人群的普惠保险产品的全矩阵。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普惠+”的产品创新模式,既体现了保险业服务民生的温度,也展现了金融科技赋能下的创新活力。随着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普惠保险正逐步实现从“单一保障”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守护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