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通过“全域一体”搭建金融协同框架、“加力一层”增加信贷有效供给、“跨前一步”做好金融管理与服务、“下沉一级”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确保县域金融服务不掉链、不断档、提质效,全面助力县域经济金融协同共进、共生双赢。
“全域一体”强化协同联动。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积极打造基层央行与地方政府合作新范式,全力构建“几家抬”工作格局,定期与银行机构沟通,逐步形成服务县域金融新格局。该行与辖内县区政府联合出台《县域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沟通协调、合作对接”4项工作机制。该行一把手主动与地方党政负责人对接,就县域发展深入交流、达成共识;联络专员一对一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合作;主动联系行业主管部门,与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专项沟通机制,积极搭建“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切实加强“银税互动”,鼓励银行机构与省市两级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切实提高贷款可得性;建立《县域法人银行联系对接工作机制》,定期沟通生产运行、风险预警、金融服务等情况,推动法人银行充分发挥触角作用,深入县区开展政策宣讲、督导检查、银政企对接30余次。
“加力一层”深化信贷供给。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引导银行机构围绕“特、主、绿、链、网”五方面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因地制宜加大金融供给力度。紧盯大米、河蟹两大优势产业以及“碱地柿子”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完善“产业联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支持机制,全力推出“金信河蟹贷”“农机贷”“盘稻贷”等信贷产品30余个。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以水稻存货、家禽家畜为标的物的动产质押贷款,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积极对接减污降碳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业务审批通道,推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贷款”等信贷产品。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实践,主动打造“项目e链”“链捷贷”“稻米产业链”等创新信贷产品。充分挖掘“互联网+”优势,推出“惠农e贷”“线上贷”“粮食e贷”“普惠e贷”等线上产品。近年来,全市县域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有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
“跨前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积极完善金融“软环境”建设,不断建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为县域发展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金融服务。该行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积极构建“第一书记+金融村官”的信用村模式,全面启动“整村授信”工程,通过政府推荐、行业清单、集中上门等方式,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评工作,共建立信用乡镇5个、信用村308个,评定信用农户0.97万户。全力促进农村支付便利化,通过推动农村地区服务网络及终端布局、城乡一体化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银行网点布局,推进支付结算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盘锦辖内共有农村银行网点143个,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机具、基础金融服务站点布局,布设ATM、POS受理终端1963台,建立助农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748个。逐步优化县域金融服务流程,出台《盘锦市分行优化业务流程工作方案》等,不断优化货币信贷、经理国库、现金供应、农村信用等9个业务条线工作流程。
“下沉一级”细化宣传引导。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开展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屯、进网点“七进”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县域公众金融素养。在该行引导下,当地金融部门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工作,依托村委会、银行网点和助农服务点,通过金融知识讲座、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开展“金融宣讲进集市,乡村振兴添活力”“服务‘三农’、小微、乡村治理、融信服务”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农村志愿服务,联合农业农村局、涉农银行机构、农事企业,依托“四叶草”品牌服务、“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活动契机,扎实开展涉农主题专项宣传。纵深推进金融普法下乡,通过开展“金融普法鹤乡行”系列活动,构建“央行+法院+银行+街道”四位一体宣传格局,科学组建“送法上门”宣传队,认真倾听百姓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零距离”的金融法律问题。共开展知识宣传、政策推广、普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覆盖人员5万余人次。
图为邮储银行盘锦市分行为沙岭九台子村葡萄种植户提供金融服务,并实地走访棚区了解品种特点以及葡萄的长势。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分行走进大堡子村,开展金融志愿服务、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本文供图:张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