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险共保体百亿元保障 力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

内贸险是用来降低国内贸易中应收账款风险的一种信用保险。而内贸险共保体将大幅提升承保能力,帮助外贸企业降低出口转内销交易风险,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活力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业内人士普遍对内贸险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潜在业务量很大,加之政策的鼓励与支持,经营内贸险的市场主体会不断增加,产品供给也会更加丰富。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列为30项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落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支持内外贸一体化政策”。

近日,保险业成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保体(以下简称“内贸险共保体”),首期提供保险保障100亿元。

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贸险共保体将大幅提升承保能力,帮助外贸企业降低出口转内销交易风险,这不仅能扩内需、促消费,还将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活力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随着政策激励与市场需求加大,内贸险业务的扩面提额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抓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内贸险激发消费活力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内需市场持续扩大。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将出口产品转内销成为众多外贸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出口产品转内销的过程中,应收账款风险成为掣肘难题。

内贸险正是用来降低国内贸易中应收账款风险的一种信用保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企业投保内贸险,遇到买方拖欠货款或无力偿付债务等情况时,能够通过保险获得损失补偿。此外,企业还可凭借内贸险保单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获得融资支持并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于议价能力弱、账期长的中小企业来说,内贸险能显著减缓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应收账款占款压力,提升融资服务的可及性。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内贸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23年底发布的《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内贸险协同;通过共保、再保等形式,提升内贸险承保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投保内贸险等。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 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到,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创新型的内贸险产品;提升被保险人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承保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建立内贸险共保机制;加强对内贸险的再保险支持。

“国家支持内贸险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活力。”王向楠表示,内贸险可以推动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采用相似的信用销售策略,进而带动形成更为统一的销售模式,减少因市场规则差异导致的交易摩擦。同时,内贸险能增加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动性,避免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所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或服务中断,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进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共保体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在今年5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助力扩大内销。具体而言,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在多方合力推动之下,内贸险共保体于近日成立。内贸险共保体由11家直保公司和3家再保险公司组成,通过直保与再保的联通模式,提升内贸险的承保能力,满足企业需求,助力保险扩面提额。内贸险共保体首期提供保险保障100亿元,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扩大保障。

王向楠认为,内贸险共保体的价值在于,通过联合多家保险机构分散超大额买方风险或行业集中风险,大幅提升整体承保能力,突破了单一机构的承保局限;通过整合税务、海关、工商、法院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更精准的风控模型,显著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通过协调理赔和追偿流程,集中诉讼资源,有效提升业务运行效率。

“内贸险共保体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将货物赊销给新渠道、新客户的顾虑,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保驾护航。此外,依托积累的海量信息和专业评级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精准筛选优质的国内买家,规避交易风险。”王向楠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外贸企业获得保障。在浙江台州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6月13日,作为内贸险共保体的首席承保人,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开出首单。人保财险台州市分公司为台州柏森机械有限公司提供3000万元的国内应收账款风险保障,共涉及11家买方,保障企业因买方破产或拖欠造成的应收账款损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国内市场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保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将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持续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实体经济筑牢风险防线。

阳光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入内贸险共保体后,公司将依托全国服务网络,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放大服务效能,与其他共保体成员一同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助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多措并举推动内贸险扩面

当前,内贸险市场仍面临覆盖面偏小、保障能力偏弱的现状。市场研究机构测算,内贸险承保金额在我国内贸份额中的占比尚不足10%。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为我国企业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内贸险还未能充分发挥在促进国内贸易中的作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认为,内贸险发展受限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保险公司投入意愿不足;二是企业投保意愿不强;三是市场规模不足,信用体系难以建立。

“内贸险业务场景复杂,市场主体涉及海量买卖合同、票据及分期付款协议,导致交易链条长,数据验证、整理及使用成本极高。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透明、信用评分体系不完善,让保险公司不易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保险机构难以全面掌握买方信用状况,可能导致赔付率较高,叠加风险定价难度大,保险附加费用率随之攀升,形成‘高费率—低投保’的恶性循环。”王向楠分析称。

王向楠建议,首先,依托内贸险共保体,在政府保费补贴、数据共享等政策支持下,扩大风险池规模,后续可进一步整合税务、海关等跨部门数据,建立动态费率模型。其次,深化保单质押融资创新,将内贸险转化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风控工具。最后,强化跨机构协同,与法院、银行、保理公司加强合作,缩短追偿周期,提升理赔服务质效。

内贸险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制度支持。《意见》提到,夯实内贸险发展的社会信用基础。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依法依规将保险公司理赔信息纳入平台,统筹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支持保险机构接入并依法依规使用有关信用信息。

业内人士普遍对内贸险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潜在业务量很大,加之政策的鼓励与支持,经营内贸险的市场主体会不断增加,产品供给也会更加丰富。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内贸险产品定价精度有望显著提升。保险公司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投入,以适应内贸险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