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农情绿意” 染出湖州满园绿色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

每万元GDP能耗从2017年的0.52吨标煤下降到了2024年的0.40吨标煤,全市绿色信贷余额由2017年的369.5亿元跃升到2024年的4098亿元,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3.9%,高于全国平均近20个百分点。这是浙江湖州自2017年6月正式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最新的“成绩单”。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在湖州采访时看到,湖州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是经过“十年磨一剑”的深耕,同时,湖州当地的金融机构更是将自身的业务牢牢“系”在绿色之上,持续探索与深化绿色金融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在湖州36家银行机构绿色信贷的总贡献中,有一家银行机构的数据格外抢眼:截至2025年5月末,该行绿色贷款(央行2025口径)余额659.6亿元,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47.17%,比年初提升2.29个百分点,法人绿贷持续保持零不良,绿色贷款总量、占比、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连续五年获评绿色银行监管评价最高等级BBB级,是当地唯一—家连续五年获此评价的国有银行,是连续八年获评湖州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优秀金融机构。

这家机构就是农业银行湖州分行。该行分管绿色金融事业部的副行长姚海荣告诉记者:“我行从2016年开始谋划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地最早开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国有银行。2017年获批成为农总行‘绿色金融改革试点行’,2018年成为农总行‘绿色信贷先行先试联系行’,2022年12月经农总行批复成功升格为全国农行首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行。今年1月经批准成为农总行级转型金融试点行。”从记者在湖州采访期间所见所闻可以看出,该行不仅长期将绿色金融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引擎,还结合湖州实际情况,创新自身的绿色金融服务的评价体系,在“识绿、助绿、促绿”多个维度发力,丰富绿色金融服务内涵,以打造绿色金融之“专”,积极促进湖州地区的经济转型及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池“农情绿意” 染出湖州满园绿色

图为在农业银行湖州分行绿色支行内,工作人员介绍“双碳数智大屏展示平台”的相关情况。

“识绿”:专业模型+专业系统

如何辨识企业的“绿与不绿”“绿”的程度以及“是否会持续‘绿’”?面对记者的问题,姚海荣表示,该行在“识绿”方面,首先是打造“绿色专业模型”,打通量化评估的路径,通过数字赋能,打造绿色评价模型,弥补绿色金融分类专业要求高、项目节能减排核算过程复杂等不足,为客户经理减负。识别“绿不绿”,通过客户(项目)系统识别,对客户(项目)是否绿色、绿色程度进行判别,规范绿色判定和绿色标识管理,并对绿色项目节能减排量完成核算。“我们从2018年开始就建立了‘四进一出’的绿色定量评价模型,目前在我们基于大数据平台对客户绿色定量评价方面,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评价占85%,‘四进一出’的评价仍然占15%。”农业银行湖州分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人沈思说。经过记者根据其对客户绿色定量评价模型指标的了解后发现,沈思所提到的“四进一出”中的“四进”是指,是否属于清洁及修复功能、是否具有节能减排功能、是否具有行业先进性以及生产经营过程是否绿色;而“一出”是指“环境风险持续性管理”,即强调过程管理,即使企业被纳入绿色信贷客户,但如果出现了环境危害事实,也要从绿色客户中移出。

记者了解到,该行采取了动态的“识绿”策略,不仅支持“发展绿”,建立了ESG风险评估模型,金融数据引擎接口推送数据,监测ESG评价变化,制定差异化信贷方案,辅助融资决策,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还要评价“绿多久”,系统接口持续跟踪企业核心经营数据、能源使用、环境污染、司法诉讼和碳排放数据等,对行内信用管理预警系统暂未覆盖的环境违法信息等风险预警信息能进行及时提示,防范风险。

有了“绿色专业模型”的支撑,还需要有“绿色信贷专用系统”保障绿色识别、评价、测算、管理、推送、预警和统计。为此,农业银行湖州分行通过深入对接市级应用“绿贷通”“金融数据引擎”等平台,成功开发上线国有银行首个绿色金融大数据平台。在农总行、农行浙江省分行的支持下,系统应用打通了与该行信贷系统的直连,并经过多次的迭代升级,由原有的绿色识别、数据统计等功能逐渐升级为目前集绿色判定、企业ESG评价、环境效益测算、碳账户管理、智能潜客推送、风险预警提醒和绿色信贷统计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有关经验已复制推广到全省农行,为该行绿色业务管理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一池“农情绿意” 染出湖州满园绿色

图为航天国华资源再生(湖州)有限公司15万吨/年废有机溶剂再生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实景,农行湖州分行为项目提供了全程绿色信贷支持。

“助绿”:专有产品+专享政策

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离不开产品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有针对绿色金融服务的内部政策和绩效考核支撑。这既是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旨,又是形成金融机构内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基础。

农业银行湖州分行打通资金融通的路径,通过整合创新,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专属系列产品。据了解,目前已建立了涵盖绿色项目、绿色投行、绿色普惠、绿色支付、绿色数字和绿色低碳等六大系列50余项产品。近年来,陆续推出“绿色企业(项目)系列贷”“工业碳效贷”“碳改贷”“森(竹)林碳汇贷”“绿色普惠贷”“转型金融贷”等,用好的产品助力客户绿色转型与发展。2025年,在推动农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该行围绕“金融+气象”,在安吉县支行“白茶e贷”基础上迭代推出“白茶贷+气象险”,引入保险增信,服务白茶产业;结合浙江省农业转型试点,该行自主创新湖羊养殖和稻虾种植碳减排速测方法学,为企业编制“农业碳减排测算报告”,根据二氧化碳(C0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0)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测算情况,给予利率、额度等政策优惠,还将与认证机构、保险公司等合作开展“农产品碳足迹”认证金融服务创新。

为了能够让绿色专享产品顺利落地,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在绿色信贷规模、审批流程、利率定价等环节给予差异化倾斜,对绿色客户、绿色项目持续投入专项资源。该行放宽绿色信贷审批渠道,对绿色贷款实行限时办结和绿色审批通道。放宽专营支行服务半径。对绿色专营支行拓展绿色信贷业务不受属地经营限制。放宽绿色信贷规模管控。对绿色贷款规模及比例安排优先于其他贷款,对绿色专营支行单列信贷规模,保障绿色信贷领域重大项目贷款投放规模需要。同时,该行实行经济资本优惠。每年列出专项经济资本奖励额度,对重大绿色贷款和专营支行进行经济资本奖励。此外,实行利率定价优惠。结合绿色产业分类、绿色程度、ESG评价结果、碳排放强度等环境效益数据,实施差异化的定价策略。

为了更好形成绿色金融工作的“内驱力”,农业银行湖州分行落实业务考核评价,按年制定绿色金融专项服务方案,根据业务推进重点,突出对产品创新、产品推广、零碳网点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并配置专项的激励政策。做好部门KPI管理。将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纳入市分行各部门岗位职责,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将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业务拓展各个环节。激发员工绿色发展动能,保障绿色金融发展动力。

一池“农情绿意” 染出湖州满园绿色

图为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公司生产的锅炉进行焊接操作,农行湖州分行20年如一日,支持该公司绿色转型发展。

“促绿”:专业联盟+专属品牌

如果说“识绿”是为了精准“助绿”,而做好内外兼修的“助绿”,则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生态”和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这就是农业银行湖州分行所推动的“促绿”。

该行推动共建“绿色专业联盟”,深化“银行+政府”“银行+同业”“银行+智库”等合作机制,实施政策对接、信息共享。积极参与中国绿金委组织的绿色普惠融合发展工作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研究。牵头课题《EOD模式案例分析及金融支持探索》在2023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发布,并被编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金融2024年度报告》。该行发表的《小微企业ESG信息披露研究》获得湖州市金融学会2024年重点课题一等奖;课题《“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发表于“浙江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篇;与此同时,该行加快示范引领,单独开发课程《金融机构低碳转型“湖州实践”》上线农银e学,与农总行武汉金融研修院共同完成调研课题《绿色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湖州模式》,开发课程《深耕绿色农业项目分享实战营销案例》上线农银e学。

据姚海荣介绍,早在2019年,该行创设并注册了“农情绿意”商标,成为全国系统内和地方同业首个绿色金融专属品牌。围绕“农情绿意”品牌建设,该行创新推出了“农情绿意”产品系列;创新了“绿色+扶贫”模式,在农行掌银端上线了“农情绿意”消费扶贫专区,2023年、2024年分别带动消费扶贫308.38万元、274.31万元;成立“农情绿意”慈善基金,为四川凉山定点帮扶村贫困户提供资助,与凉山州17名品学兼优贫困生进行结对资助,2019年至今,“农情绿意”慈善基金已累计资助金额达147.5万元。开展了绿色发展结对帮扶,协助农行信阳分行气候投融资试点行建设,和信阳分行建成绿色金融结对帮扶单位,联合制定《绿色金融结对帮扶与协作工作方案》,共同探索革命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有效路径,加快绿色金融改革模式复制推广。组建了“农情绿意”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全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环保、教育宣讲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