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严考”还在后面

频道:经验 日期: 浏览:

进入7月以来,美元出现企稳迹象。截至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12时,Wind数据显示,衡量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指数为98.4点左右,当月涨幅达到1.6%;与之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暴跌10.8%,创下1973年以来最差开局。美元指数出现的新变化,使得市场中有关美国经济前景的争辩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是否会对美国经济带来较大伤害?美国经济未来将走向何方?

在美元企稳的背后存在多重因素。首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超出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期,美国6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跌势。这极大缓解了市场对美国消费者支出的担忧——消费者支出约占美国经济动能的三分之二,而早先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对消费者支出带来伤害。其次,美国通胀尚未出现大幅走高。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显示,总体通胀月环比上涨0.3%,核心通胀上涨0.2%,略低于市场预期的0.3%。年度CPI从5月的2.4%略微升至2.7%,与市场预期符合。再次,让投资者惊喜的是,在7月9日“对等关税”暂缓征收的窗口关闭,特朗普近日再度挥舞关税“大棒”,接连对多国发出关税上调口风,但相对于4月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美股大幅暴跌,本月美股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及道琼斯指数均创下历史新高。衡量美国股市波动性的恐慌指数VIX一度跌至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衡量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性的同等指标则跌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乐观者表示,多项迹象表明,即便遭遇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美国经济仍有望保持稳定和弹性。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以及对美联储的频繁指责,并未进一步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事实上,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开始以及他上任的头几个月里,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对美国经济衰退和美股下滑的预测可能是错误的。但事实真的会如此吗?

反对者表示,当下的数据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并不足以消除各界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下滑或通胀飙升的担忧。随着关税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其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特朗普关税政策还将导致美国的主权债务扶摇直上,这些都将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毒瘤”。在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与司法部门冲突不断、试图掌控美联储等独立机构的一系列举动,让投资者怀疑美国是否仍是最佳投资地。目前,全球多国正通过增持黄金守护外汇储备,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美元维持数十年的“避风港”地位受到质疑,正推动全球储备体系加速走向多元化,减少对美国资产的依赖。

富国银行研报指出,美国消费者支出完全不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这是不大可能的。富国银行经济学家昆兰和格林驳斥了关税政策正在产生良性影响的“错误说法”,他们认为,消费者支出数据实际上已经被修正得比之前更为乐观的数据低得多。温和的通胀数据似乎也具有误导性。许多企业在关税政策发布之前储存了额外的库存,并能够利用这些供应,从而暂时避免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另外,仔细研究美国最近的经济数据就会发现,服务方面的可自由支配支出正在下降。从历史上看,这一指标只有在衰退期间或衰退结束后会立即下降。

哈佛大学教授、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沃伦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敲响警钟。如今,她再次敲响了警钟——近期,她直言不讳地表示,特朗普把关税政策、减税和全面放松监管的努力视为新“黄金时代”经济议程的基石。她认为这是“一个有毒的炖菜,只需要再推一把,我们就会看到2008年那种崩溃。”不过,沃伦并没有认为下一次崩溃已经迫在眉睫,但强调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组合为各种风险的螺旋式上升创造了条件:关税政策将推高消费者的价格,同时带来企业新的投资延迟和信贷环境紧缩。随着美国监管机构大幅放松危机时期的规定和执法重点,已经在上升的消费者债务将进一步飙升,而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将加剧美国债务激增,从而导致美国经济的稳定性遭到质疑。

上篇:全球科技行业并购活动火热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