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频道:解密 日期: 浏览: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整体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给予积极评价。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会议指出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仍存在结构性矛盾,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巩固回升态势与推进结构调整之间的平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实现了5.3%的增速。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发力,备受市场关注。本次会议是对接下来工作的定调,对下半年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会议重申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持续发力”是要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财政政策方面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超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发超6670亿元,发行进度达49%,较去年同期显著加快,带动宽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9%。今年以来,财政支出进一步向“三保”领域倾斜。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25年民生领域支出占比为37.1%,较去年有所提升。

“对财政政策的表述从4月的‘用好用足’变为‘落实落细’。”明明认为,这是更加强调前期已有政策的落实执行。相较于4月,本次会议增加对宏观政策的定调“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表述相比,整体保持一致性并体现了政策延续性。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取向不变。会议提出“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延续,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专门提及降成本方面的目标,新增“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表述。同时,会议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相较于4月会议“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的表述,本次会议对结构性工具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对现有工具的使用。专家预计,后续将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政策空间和节奏或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信用修复进度。

在“适时加力”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下半年视实际情况需要,宏观政策有可能在稳增长方面适时加大力度。“下一步可能会观察前期政策落地情况,以更有力度的政策提振内需,充分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考虑到我国政府负债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偏低水平等,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王青表示。

反内卷、促消费持续推进

会议再次强调“有效释放内需潜力”,这也是近两年来一以贯之的表述。伴随全国层面育儿补贴政策落地,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从根本上说,需求扩大、需求升级,会对生产端形成强大的牵引作用,是实质性地缓解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所在。”王青表示。

对于当前市场普遍关心的“反内卷”方面,会议强调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当前以遏制企业低价竞争、治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核心的“反内卷”政策会继续推进。短期内将带动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进而缓解企业利润下滑、物价水平偏低等问题。

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一直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重点之一。王青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态势,上半年楼市销量、房价降幅明显收窄。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在去年四季度一揽子政策带动下,房地产市场表现有所改善。今年以来,各项政策继续落实,效果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9.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近期国务院公布《住房租赁条例》,旨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加强民生兜底保障的具体内容之一。

此外,会议提出“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可见城市更新是当下以及未来更长时间的重要工作。

相较以往,城市更新工作的基调更加向质量和品质提升侧重。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并提出通过六项举措加强对城市更新的支撑保障,其中用地政策、金融政策较为关键。业内人士预计,后续相关内容将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更好地探索适合当地且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并为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提供更多机会。针对城中村改造、“好房子”建设、优化土地供给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也有望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