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以金融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面对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潍坊农商银行组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摸排需求,为农户提供“量体裁衣”式金融解决方案,搭建“绿色通道”实现贷款快审快批,让资金精准滴灌到农业生产的每个关键节点。从西瓜种植户的品种升级到苹果果园的智能改造,从蔬菜大棚的设施迭代到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潍坊农商银行引来金融活水,滋养着越来越多“田秀才”“土专家”书写着增收致富的新篇章。截至4月末,潍坊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8.2亿元,惠及农业主体1.98万户。
“贷”来希望 瓜农“甜”心有保障
在经济区董家杨孟村的农田上,董树窑是一位深耕西瓜种植多年的瓜农。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精湛的种植技术,他种出的西瓜个大瓤甜、口感鲜美,在当地市场小有名气。随着消费者对优质西瓜需求的日益增长,董树窑察觉到扩大种植规模的商机,然而资金短缺成了他前行路上的“拦路虎”。
董树窑深知,要想提升产量和品质,就必须引入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同时,扩大种植面积。但土地的扩租、优质种子的采购、灌溉设备的升级以及更多人力投入背后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他四处筹措,却依然难以填补资金缺口,发展计划也一度停滞。
潍坊农商银行一直秉持着服务“三农”、助力地方农业发展的宗旨,客户经理每天至少要拿出半天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需求。在走访中,该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了董树窑的困境,立即来到董树窑的种植基地,实地察看土壤条件、现有种植规模和设施状况,与董树窑详细交流种植经验、市场销售渠道以及未来规划。
经过全面评估,工作人员认为董树窑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其扩大种植规模的计划切实可行且具有发展潜力。基于此,潍坊农商银行迅速为董树窑量身定制了贷款方案,为他确定了30万元贷款额度。贷款申请提交后,潍坊农商银行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各环节紧密配合、高效运作。很快,30万元贷款顺利发放到董树窑手中。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让董树窑的种植计划得以顺利推进。他迅速租了更多土地,购进了高品质的西瓜种子和先进的滴灌设备,还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董树窑对潍坊农商银行的帮助很是感激,他说:“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才让我有机会实现生产提质。农商银行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是我发展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资金蓄力 果农“苹”添好收成
在经济区华疃二村,40岁的徐海青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苹果种植户。多年来,他悉心照料果园,凭借着对种植技术的不断钻研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他种植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脆甜,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每年都有不少收购商来抢收他的苹果。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的人侍弄果园。近几年又承包了地,扩大了种植规模。”为了种好苹果,徐海青多次外出学习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也让他在当地苹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就在不久前,这位经验丰富的果农却遇到了大难题。受市场波动影响,上游收购商未能及时支付货款,而此时正值果树追肥的关键期。同时,今年初他刚用积蓄购置了新房,手头再无余钱周转。果树营养跟不上,新引进的苹果优质品种可能减产。
就在徐海青为资金发愁之际,潍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立即开展上门服务。经过严谨评估与审核,该行在一天时间之内为徐海青发放贷款10万元,用于果园运营周转。徐海青用这笔贷款为果树追加了肥料,如今,新引进的品种逐渐挂果,苹果品质显著好于过去,产量也有所增加。徐海青激动地说:“多亏了农商银行的支持,我的果园有了新的生机,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金融赋能 菜农“蔬”写新篇
在经济区李家埠村的温室大棚里,李耕全正低着头忙活着给茼蒿施肥。他的三个蔬菜大棚里,整齐生长着茼蒿、辣椒、黄瓜等五六种蔬菜,凭借着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投入的精力,他的蔬菜大棚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良,深受周边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对品种和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李耕全意识到,现有的蔬菜大棚设施和种植品种需要进一步升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计划扩建蔬菜大棚,引进智能化的温控、灌溉系统,同时尝试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品种蔬菜。但这一系列的升级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不足让他的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偶然的机会,潍坊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李耕全的情况,立即组织服务小队深入他的蔬菜大棚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大棚的种植规模、经营状况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等情况。考虑到李耕全在蔬菜种植方面经营稳定良好,潍坊农商银行迅速制定了20万元的贷款方案。
这笔资金到账后,李耕全立刻着手大棚的扩建和设备升级工作。新的智能化设备投入使用后,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得到更精准控制,蔬菜生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新品种蔬菜的种植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市场反响热烈。李耕全的蔬菜大棚产量和收益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