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频道:快讯 日期: 浏览:

金融助推乡村产业全面绿色转型,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和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陕甘宁交汇处,素有“高原绿岛”“红色圣地”之称。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以金融赋能乡村产业绿色转型,为西部生态脆弱区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强化政策激励,推动绿色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固原市是宁夏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政策引领+工具创新+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绿色产业集聚。充分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成本优势,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乡村绿色产业。截至2024年末,辖内金融机构已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重点领域发放贷款3000万元。聚焦绿色生态重点领域以及节水、护土、增绿、节能、减排、降碳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六权”等绿色领域重点倾斜,积极创新“六权”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六权”融资规模。截至2024年末,固原市绿色贷款余额46.8亿元,同比增长17.7%。在绿色金融资源的持续投入下,固原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等称号,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目前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28.7%。2024年10月,在哥伦比亚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大会上,固原市脱颖而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入选“自然城市”的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金融资源的精准化匹配。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依托乡村绿色资源优势,聚焦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生态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金融需求,创新特色化、差异化、场景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冷凉蔬菜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也是固原市农业优势产业。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围绕冷凉蔬菜的“种植、加工、仓储、销售、融合”全产业链条,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支持相关主体高质量发展。针对上游种植环节的资金需求,该行通过政策引导和产品创新双轮驱动,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性强的专项信贷产品。以土地经营权、温室产权等绿色资产为核心抵押物,指导国有大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推出“蔬菜大棚贷”“种植e贷”“富宁贷”等差异化信贷产品,为规模化种植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支持,夯实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链源头发展基础。如固原农村商业银行推出“蔬菜大棚贷”,2024年向宁夏博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专项贷款200万元,支持建成30个标准化蔬菜大棚。为满足中游加工环节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努力创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充分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促进“线上+线下”融资,推动相关加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加工设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坚持重点聚焦,推动绿色金融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坚持系统观念,聚焦特色农业、生态资源与乡村文旅三大领域,推动金融资源集约化配置和乡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绿色信贷政策为引领,围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向,联合金融机构建立银企对接绿色通道。通过优化抵押担保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将废旧地膜回收、生态种养等绿色行为纳入授信评价体系,引导资金精准投向低碳农业项目,推动形成“生产—回收—再利用”闭环。如西吉农商银行向四丰绿源家庭农场发放1200万元贷款,构建“肉牛养殖—有机肥—牧草”循环模式,实现年出栏肉牛1000余头,有机肥年产量达3万吨。同时,固原市金融部门创新“生态资源+金融工具”转化路径,推动构建生态资产确权、评估、交易一体化平台,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金融通道。截至2024年末,固原市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62%。该行还以“文旅+金融”融合为抓手,加强与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生态友好型旅游设施改造与绿色服务模式推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旅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