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湖南邵阳市武冈市马坪乡万山村,一幅生机勃勃、和美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桑蚕种植养殖基地,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忙着给蚕投喂桑叶;在铜鹅繁养殖基地,成群的种鹅追逐嬉戏,养殖大户正有条不紊地将1000多只鹅苗发往市场;在高标准农田里,农用车开到田间地头,沟、渠、涵等设施配套齐全,种粮大户信心满怀地开展农业生产;在傍晚时分的文化广场和院落,村民们跳舞健身、悠闲小憩,十分热闹。
谁能想到,两年前的万山村还缺乏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薄弱。而随着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的到来,万山村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初到万山村,主干道狭窄拥堵、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最先被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奔走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类资金600余万元,按照“先大后小、先急后缓”原则,开启“基建攻坚战”。工作队带领先后维修和扩宽村道3600米、修缮水塘8口、新修机耕道3900米、新修水渠4300米,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建设和美院落、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不”原则推进完成了参塘铺和美院落建设。投入省市财政资金70余万元、发动院落村民自发筹款13万元,硬化道路3条,维修拓宽加固道路3条,规整庭院内外19户,拆除旧房屋3座,院落面貌焕然一新。
夏日炎炎,桑园更是呈现勃勃生机。在万山村桑蚕种养殖示范基地里,村民穿梭在桑林间采摘新鲜桑叶,给蚕宝宝准备“伙食”。蚕棚里,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村民给蚕宝宝喂食桑叶,一派繁忙景象。“现在能在家门口有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真是太好了。”脱贫户樊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她报名参加了桑蚕种养基地务工,既可免费学习技术,还享有每月2400元的保底工资。
据万山村党支部书记曾某介绍,示范基地在5月初开始养殖第一批蚕,经过去年的实践,基地已熟练掌握养蚕技术并实现盈利,极大地提振了村民信心。
此前,万山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与村支两委多方调研,邀请省市专家和企业老板实地考察,经反复研讨,确立了以桑蚕种养、铜鹅孵化养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桑蚕产业项目投入80万元,建成800平方米标准化蚕房和70余亩桑园,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自2024年6月开园养蚕以来,基地为60余名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增收20万元,获评武冈市桑蚕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获专项奖补资金4万元。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推动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铜鹅孵化养殖基地,铜鹅年出栏量达3000只,带动养殖大户和村集体增收15万元。铜鹅孵化养殖基地在2024年也获得武冈财政专项奖补奖金2.1万元。
自2023年5月底进驻万山村以来,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秉持“沉下去、融进去”原则,践行“四个一”工作法,即入户走访时帮忙干一小时农活、记好一本民情台账、帮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结交一群居民朋友。驻村工作队为村民插秧、收玉米、运稻谷、挑红薯30余次,帮助村民解决房屋漏水、办理残疾证等问题50余个,为生病老人送医、帮孩子找车上学、替鱼塘主买药……驻村工作队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驻村第一书记还自掏腰包,为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送去现金、生活物资1万多元。
此外,驻村工作队紧扣时间节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特困户和重病户,举办高考优秀学子座谈会暨奖学金发放仪式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
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用汗水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帮扶印记。如今的万山村,随着一项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村容村貌处处焕新颜,正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活力。